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陈纪八 翻译

上章困敦(公元580年),一年。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

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

春季正月癸巳日,北周天元皇帝前往太庙祭祀。

戊戌日,南陈朝廷将左卫将军任忠任命为南豫州刺史,掌管沿江地区的军事防御。

乙卯日,北周向出入集市的每个人征一文钱的税。

二月丁巳日,北周天元皇帝巡幸露门学校,摆列酒食祭祀先圣先师。

戊午日,突厥派人来到北周进贡,同时迎娶千金公主。

乙丑日,北周天元皇帝改称自己所下的制书为天制,改称敕书为天敕。壬午日,北周将天元皇太后尊称为天元上皇太后,将天皇太后尊称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日,又颁布诏令将皇后杨氏与朱氏、元氏、陈氏三位皇后一律称为太皇后,将司马皇后直称为皇后。

北周行军总管杞公宇文亮,是天元皇帝的从祖堂兄。宇文亮之子西阳公宇文温的妻子尉迟氏是蜀公尉迟迥的孙女,容貌美丽,以皇族大夫妇人的身份进入朝中。天元皇帝让她喝酒,并强行奸污了她。宇文亮得知此事后,十分害怕。三月,他率军自淮南返回,军队行进到豫州时,密谋对征南行军元帅韦孝宽发动攻击,夺取他的军队,然后再将自己父辈的人推举为首领,拥兵击鼓向西进发。宇文亮的国官茹宽知道了他的谋划,事先通知了韦孝宽,韦孝宽便在暗中进行部署。一天夜里,宇文亮带领骑兵数百名对韦孝宽军营进行偷袭,未能攻克,被迫撤退。戊子日,韦孝宽率军追击,斩首宇文亮,宇文温也因受到牵连被杀。天元皇帝随即召宇文温的妻子进入后宫,册封为长贵妃。辛卯日,天元皇帝又将宇文亮的弟弟永昌公宇文椿立为杞公。

北周天元皇帝来到同州,增派承担候望车驾职责的候正、承担先行安排职责的前驱以及承担在车驾前开路职责的式道候等达三百六十重,自皇宫应门起,一直到长安北边的赤岸泽,数十里之间,幡旗连绵,遮天蔽日,音乐奏鸣。又派虎贲卫士持戟乘马,在沿途戒严,不许过往行人通行。乙未日,天元皇帝下令改称他所居住的同州宫为成天宫。庚子日,天元皇帝返回到长安。颁布诏书命令身处天台内的侍卫官吏,都要穿五色及红色、紫色、绿色衣服,用杂色作边缘装饰,命名为“品色衣”,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可以和公服轮流穿。壬寅日,天元皇帝又颁布诏书命令宫廷内外妇人中有封号的在上朝时手中都要持笏板,到宗庙或天台朝拜时,都要像男人那样俯身跪拜。

天元皇帝想要册封五位皇后,向小宗伯狄道人辛彦之征询意见。辛彦之回答说:“皇后和天子同等尊贵,不宜册封五位。”太常博士西城人何妥说:“古时帝喾的妃子共有四位,虞舜的妃子共有两位。可见前代的皇后数目,并无成规。”天元皇帝十分高兴,就将辛彦之的官职罢免。甲辰日,天元皇帝颁布诏书说:“妇人以大地为法则,土地分五类,因此除了四位太皇后,可以另外增置一位天中太皇后。”于是将陈氏册封为天中太皇后,将尉迟妃册封为天左太皇后。天元皇帝又命令建造五座帐篷,让五位皇后分别在其中一座中居住。他又把宗庙里祭祀用的器具陈列于前,亲自拿起祝版宣读祝文,来祭告祖先。天元皇帝也经常用玄辂、夏篆、夏缦、墨车和 陈纪八 翻译 车等五种车子乘载妇人,自己带领身边的随从徒步跟从。他还喜欢在车上倒挂活鸡,或者向车上投掷碎瓦,看着那些车上的妇女因害怕而号叫,以此为乐。

夏季四月癸亥日,尚书左仆射陆缮去世。

己巳日,北周天元皇帝前往太庙祭祀;己卯日,举行雩祭仪式求雨;壬午日,又前往仲山求雨;甲申日,回到宫中,命令京城的百姓在街巷上表演歌舞迎候。

五月癸巳日,朝廷将尚书右仆射晋安王陈伯恭任命为尚书仆射。

北周杨皇后生性温顺柔婉,不妒忌,因此受到其他四位皇后及后宫中的九嫔、侍御等人的爱戴和尊重。天元皇帝日益昏庸残暴,喜怒不定,曾经毫无缘由地责备杨皇后,想给她强加罪名。但是杨皇后举止安祥,言辞和态度没有屈服的迹象,因此天元皇帝十分生气,要赐死杨皇后,强逼他自杀。杨皇后的母亲独孤氏得到消息后,赶紧来到宫内,替杨皇后说情,叩头直到流血,杨皇后才被免除一死。

杨皇后的父亲杨坚担任大前疑之职,拥有尊崇的地位和名望。天元皇帝对他有所猜忌,有一次发怒时对杨皇后说:“我一定要让你全家灭族!”于是传令把杨坚召入宫中,对身边的侍从说:“他如果变了脸色,就立即杀死他。”杨坚到来后,神色从容,天元皇帝便没有杀他。内史上大夫郑译,与杨坚是少年时的同学,惊奇于杨坚的相貌,于是诚心结交他。杨坚已经被天元皇帝猜忌,心中很是不安,有一次在宫中的长巷内与郑译相遇,就偷偷告诉他说:“我早就想到朝廷之外镇守一方,你很清楚这一点,希望你可以为我留意这样的机会!”郑译说:“凭借您的德高望众,天下归心。我也希望有远大的前程,岂敢忘记您的托付!我很快就会启奏皇帝。”

天元皇帝打算派郑译领兵攻打南陈,郑译请求任命一人担任元帅。天元皇帝问道:“你认为什么人合适?”郑译回答说:“如果希望平定江东,不任命朝廷的懿戚重臣担任统帅,不易镇抚。请下命让随公杨坚随军同往,以寿阳总管的身份统领前线军事。”天元皇帝批准了。己丑日,天元皇帝将杨坚任命为扬州总管,命令郑译调遣军队到寿阳与杨坚会合。即将出发时,正巧杨坚突然患有脚病,结果未能成行。

甲午日夜里,天元皇帝备好车驾,来到天兴宫。乙未日,由于生病返回。小御正博陵人刘昉素来凭借狡黠谄媚受到天元皇帝的宠爱,和御正大夫颜之仪同为天元皇帝信任的人。天元皇帝把刘昉、颜之仪召到卧室,想把后事托付给他们,但由于生病而发音困难,无法说话。刘昉见静帝年幼,而杨坚是杨皇后的父亲,有显赫的名声,于是同领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杜陵人韦谟、御正下士朝那人皇甫绩商量,将杨坚请来辅政。杨坚坚定地推辞不接受。刘昉就对他说:“您要是想干,就尽快上任;如果不想干,我就亲自去做。”杨坚这才答应,对外则宣称接受天元皇帝的诏命,让他到宫中居住侍奉疾病。柳裘是柳惔的孙子。

当天,天元皇帝去世。宫中秘不发丧。刘昉和郑译又假传诏令,让杨坚统领朝野内外的军队。颜之仪知道这并非天元皇帝的旨意,便拒绝服从。刘昉等人将诏书起草完毕并分别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后,就强迫颜之仪也把名字签上,颜之仪厉声说:“主上已经归天,继承大统的皇帝尚且年幼,总理朝政的重任应当由宗室中才能杰出的人担任。现在赵王宇文招最为年长,他是宗室至亲,德行和才能也符合担当辅政重任的要求。你们各位备受朝廷大恩,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尽忠报国,怎么能够把天下的权柄交到他姓之人手中呢!我颜之仪就算死了,也绝不能对先帝的在天之灵有所欺骗。”刘昉等人明白不能使颜之仪屈从,于是代替颜之仪把名字签上,然后颁布施行。北周承担保卫京师和皇宫职责的禁卫军各支军队既然全部接到天元皇帝的诏命,就都服从杨坚的调度。

杨坚担心宗室诸王在地方反叛,便借口千金公主即将远嫁突厥,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腾王宇文逌等五王征召入朝。杨坚索要兵符玺印,颜之仪严肃地拒绝说:“此物为天子所有,自然有掌管的人,宰相为什么要索取呢!”杨坚非常生气,命令将颜之仪拉到宫外,打算把他杀掉;然而顾及颜之仪在朝廷上下都很有声望,于是就派他到西部边疆担任郡守。

丁未日,北周为天元皇帝发丧。周静帝进入天台居住,下令将正阳宫的名称废除。静帝又宣布大赦,将修建洛阳宫的工程停止。庚戌日,周静帝下诏将阿史那太后尊称为太皇太后,将李太后尊称为太帝太后,将杨皇后尊称为皇太后,将朱皇后尊称为帝太后,陈皇后、元皇后和尉迟皇后出家为尼姑。又将汉王宇文赞任命为上柱国、右大丞相,只有虚名的尊称,实际没有管理事务的权力。同时将杨坚任命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将秦王宇文贽任命为上柱国。命令朝中官员都必须统领下属听命于左丞相。

杨坚起初接受辅政命令时,就让邗国公杨惠对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说:“朝廷赐给我总掌文武大权的命令,治理国家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和你共同谋划大事,你千万不要推辞。”李德林回答说:“我甘心追随您,虽死也不推辞。”杨坚非常高兴。起初,刘昉、郑译商量由杨坚担任大冢宰,郑译自己要求担任大司马,刘昉又要求出任小冢宰。杨坚私下向李德林询问说:“你说我该怎么办?”李德林说:“您应当担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若不这样做,就无法镇服众人之心。”等天元皇帝的丧事办完,杨坚就按照李德林说的去做了。用正阳宫作为丞相府。

当时众位官员和将帅并未全部归心于杨坚,杨坚把负责宫廷宿卫的司武上士卢贲安排在自己左右。杨坚将要到东宫去,百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杨坚暗中命令卢贲安排宿卫禁兵,同时召见公卿大臣,对众人说:“希望得到富贵的人请追随我。”公卿大臣们窃窃私语,有的表示希望追随杨坚,有的则希望留在朝廷。这时,卢贲率领武装好的宿卫禁兵来到,公卿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表示想要离去。杨坚带领朝中官员们走出宫廷东门崇阳门,到达东宫,守门的禁兵却不允许杨坚进入,卢贲上前把情况告知他们,可是禁兵仍然不肯撤离;卢贲瞪大双眼,厉声叱责他们闪开,守门禁兵于是退到一旁,杨坚得以进到东宫内。卢贲于是掌管了丞相府的警卫。卢贲是卢辩弟弟的儿子。杨坚将郑译任命为丞相府长史,将刘昉任命为司马,将李德林任命为府属。郑译、刘昉二人从此对李德林心怀怨恨。

北周内史下大夫勃海人高颎,明智敏捷,为人大度,熟习军事,智谋广博。杨坚想要请他到丞相府中任职,于是派杨惠将相邀之意转告给高颎。高颎接受了邀请,欣然说:“愿意为杨公奔走。纵使杨公未能成就大业,我也无惧灭族之祸。”杨坚于是将高颎任命为丞相府司录。

当时汉王宇文赞正在宫中居住,每天都和周静帝一同坐在帐中。刘昉就向宇文赞进献一些经过打扮的美貌歌女,宇文赞十分高兴。刘昉乘机劝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是众望所归之人。小皇帝还很年幼,怎么能担负治理天下的重任呢!只是此时先帝刚刚驾崩,人心还很纷乱。请您暂时先返回自己的府中,等到事情安定,就迎接您入宫为天子,这是万无一失的计策。”宇文赞年少,才识庸碌低下,相信了这些话,于是出宫返回府中。

杨坚将陈宣帝严苛残酷的政令革除,改为为政宽容大度。他删改旧律,制定《刑书要制》,向周静帝上奏后颁行;他还提倡俭朴,并且亲力亲行,于是得到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

杨坚在夜间召见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他说:“我平庸而缺乏才干,却被赋予辅佐幼主的重任。观察天时和人事,你认为会怎样?”庾季才回答说:“天道精奥微妙,很难观察出来。我只根据人事来预测,认为符命征兆已定。就算我说天时和人事都不利于您,您难道还会仿效尧帝时代的许由,逃到箕山,在颍水边洗耳,而把天下让出来吗!”杨坚沉默了许久,然后说:“事情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杨坚的夫人独孤氏也对他说:“大事已经发展到这一步,骑虎难下,你就努力争取吧!”

杨坚认为相州总管尉迟迥向来地位很高,很有名望,恐怕他有异图,于是就派他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带着诏书将尉迟迥召回京师参加天元皇帝的葬礼。壬子日,将上柱国韦孝宽任命为相州总管;又将小司徒叱列长义任命为相州刺史,先派叱列长义赶往邺城,韦孝宽紧随其后。

北周陈王宇文纯当时在齐州镇守,杨坚命令门正上士崔彭前往征召。崔彭带领两名骑兵来到齐州,就在供使者休息的传舍居住,派人将宇文纯召来。宇文纯到达后,崔彭请他让身边的侍卫随从退下,说有事需要秘密交谈,然后乘机下命令把宇文纯用枷锁住,并大声对外宣布:“陈王犯下罪行,皇帝诏令征他入朝,随从侍卫一律禁止乱动!”宇文纯身边的人全都惊愕而散去。崔彭是崔楷的孙子。

六月,赵、陈、越、代、滕等五王全部抵达长安。

庚申日,北周恢复佛、道二教。从前的和尚、道士中诚心修行的,下令恢复他们的宗教徒身份。

北周尉迟迥知道丞相杨坚将要对帝室不利,谋划起兵征讨。韦孝宽到达朝歌,尉迟迥派其部下大都督贺兰贵拿着他亲笔写的信来迎接。韦孝宽留下贺兰贵,与他谈话,根据贺兰贵的言谈话语,韦孝宽怀疑尉迟迥会有变故,于是就以生病为由缓慢而行;一面派人前往相州寻医买药,秘密侦察尉迟迥的行动。韦孝宽的侄子韦艺,当时正担任魏郡太守,尉迟迥就派韦艺去迎候韦孝宽。韦孝宽向他询问尉迟迥的情况,韦艺与尉迟迥是同党,没有对韦孝宽说出实情。韦孝宽很生气,要斩首韦艺。韦艺畏惧,就对韦孝宽说出尉迟迥的全部密谋。于是韦孝宽带着韦艺一起向西逃跑,每到一个亭驿,就赶走驿站中所有供使者换乘的传马,并对驿司说:“蜀公尉迟迥就要到了,快些准备酒宴款待。”很快,尉迟迥派仪同大将军梁子康率领骑兵数百人追赶韦孝宽,每追到一处驿站,就有丰盛的酒宴招待,又没有可以替换的传马,于是停止追赶。韦孝宽和韦艺因此得以幸免。

杨坚又命令候正破六韩裒前往邺城,对尉迟迥表明自己并无他图,同时秘密携带自己的亲笔信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让他们对尉迟迥起兵叛乱加以防备。尉迟迥得知这件事后,就将晋昶和破六韩裒杀掉;然后把相州文武官吏和百姓召集起来,登上城北门楼,对他们发布命令说:“杨坚仰仗皇后父亲的权势,将年幼的天子扶持,作威作福,这种不遵守臣道的做法,已经路人皆知。我与太祖文皇帝是舅甥关系,担任将与相的双重职位;先帝派我到相州镇守,本意是将国家的安危兴亡寄托在我身上。如今我要与你们共同纠集仁义勇敢的人士,来匡扶国家,庇佑百姓,你们觉得如何?”众人都服从尉迟迥的命令。尉迟迥于是以大总管自称,宣称秉承天子的旨意,设置各部门及官吏。当时赵王宇文招被朝廷征召到朝中,把最小的儿子留在了封地襄国,尉迟迥便尊立他为首领,并以其名义发布号令。

甲子日,杨坚征调北周在关中的军队,将韦孝宽任命为行军元帅,将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武川人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等人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讨伐尉迟迥。崔弘度是崔楷的孙子;李询是李穆兄长的儿子。

起初,北周宣帝派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到潼关以东各州郡安抚慰问,杨尚希来到相州后,得知宣帝去世,便同尉迟迥在相州为宣帝发丧。杨尚希从葬礼上出来,对身边的随从说:“蜀公尉迟迥哭时并不悲痛,目光中透露出不安,他一定有别的计谋。我如果不迅速从此地离开,恐怕会陷入灾难。”于是在夜晚走小路从相州逃出。天亮后,尉迟迥才有所察觉,已经来不及追赶,杨尚希得以返回长安。杨坚派杨尚希率领三千家兵到潼关镇守。

北周雍州牧毕剌王宇文贤,与赵、陈、越、代、滕五王密谋将杨坚除掉,事情泄露,杨坚把宇文贤和他的三个儿子杀掉,而将五王参与密谋一事进行掩盖,并未追究治罪。将秦王宇文贽任命为大冢宰,将杞公宇文椿任命为大司徒。庚子日,北周将柱国梁睿任命为益州总管。梁睿是梁御的儿子。

北周派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将千金公主护送到突厥完婚。长孙晟是长孙幼的曾孙。

北周又派遣建威侯贺若谊对突厥佗钵可汗进行贿赂,同时对他讲明利害,提出让他归还投奔到突厥的原北齐宗室范阳王高绍义的请求。佗钵可汗答应了,于是就假意把高绍义约到南面边疆打猎,让贺若谊带人将其抓获。贺若谊是贺若敦的弟弟。秋季七月甲申日,高绍义被押送到长安,然后被流放到蜀地。过了很久,他在蜀地病死。

北周青州总管尉迟勤是尉迟迥弟弟的儿子。他刚开始收到尉迟迥的信时,上表奏明并把信送到长安,然而不久,他又追随了尉迟迥。尉迟迥所统领的相、卫、黎、洺、贝、赵、冀、瀛、沧等州,以及尉迟勤所统领的青、齐、胶、光、莒等州,全都追随他们,军队有数十万人之多。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人分别占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全部起兵响应尉迟迥;怀县永桥镇将纥豆陵惠率领全城向尉迟迥投降。尉迟迥派遣由他任命的大将军石逊向建州发起进攻,建州刺史宇文弁也献出州城投降。尉迟迥又派西道行台韩长业攻占潞州,活捉潞州刺史赵威,将潞州城人郭子胜任命为刺史。同时,纥豆陵惠将钜鹿攻陷,然后又进兵包围了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进攻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统率青、齐两州军队包围沂州。大将军檀让攻陷曹、亳二州后,在梁郡屯军。席毗罗的军队号称有八万人,在蕃城驻兵,攻占了昌虑、下邑两座县城。李惠从申州起兵攻打永州,将永州城攻克。

尉迟迥派遣使者对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加以招抚,李穆抓住他派去的使者,连同书信一起送交朝廷。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统辖的并州是全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暗中劝说李穆服从尉迟迥,李穆坚定地予以拒绝。杨坚派内史大夫柳裘前往李穆处,对他讲明利害,接着又派李穆的儿子左侍上士李浑来到并州,将他以诚相待之意转告李穆。于是李穆派李浑给杨坚送去熨斗,对他说:“愿您执掌威柄以使天下安定。”又以十三镮金带赠给杨坚。十三环金带是身为天子的人才能佩带的。杨坚非常高兴,于是又派李浑前往行军元帅韦孝宽那里,把李穆的态度告诉他。李穆兄长的儿子李崇,当时担任怀州刺史,开始时打算响应尉迟迥;后来得知李穆响应杨坚,感慨叹息着说:“我全家富贵的人有数十个,现在国家有难,竟然不能匡扶危难,使皇室得以延续,还有什么颜面立于天地之间呢!”无奈之下,也不得不归附了杨坚。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当时的职务是朔州刺史,李穆拘捕了他,将他押送到长安;李穆又派军队讨伐郭子胜,将他擒拿。

尉迟迥又对徐州总管源雄和东郡太守于仲文加以招抚,二人都拒绝服从。源雄是源贺的曾孙;于仲文是于谨的孙子。于是尉迟迥便派宇文胄从石济渡河,派宇文威从白马渡河,分兵两路向于仲文发动进攻,于仲文不得不放弃东郡城,逃回长安,尉迟迥将其妻儿杀死。尉迟迥又派檀让到河南掠取土地,丞相杨坚将于仲文任命为河南道行军总管,派他前往洛阳征调军队讨伐檀让,同时命令杨素征讨宇文胄。

丁未日,北周命令丞相杨坚统辖内外诸军事。

北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也起兵响应尉迟迥,己酉日,北周将柱国王谊任命为行军元帅,率领大军征讨司马消难。

北周广州刺史于 陈纪八 翻译 是于仲文的哥哥,他同吴州总管赵文表不和,就谎称得了心疾,引诱赵文表前来探视,然后亲手将其杀掉,于是对外宣称赵文表和尉迟迥通谋。杨坚因为尚未平定尉迟迥,便派人慰问勉励于,并将他任命为吴州总管。

北周赵僭王宇文招谋划将杨坚杀掉,便邀请杨坚来到他的府中,杨坚携带酒菜前来。宇文招请杨坚来到自己的寝室里,其子宇文员、宇文贯及妻弟鲁封等都陪侍在左右,佩刀站立,宇文招又在帷幕与宴席之间暗藏兵器,让壮士在寝室后面埋伏好。杨坚身边的侍卫都不许跟随,只有杨坚的从祖堂弟开府大将军杨弘和大将军元胄坐在寝室门的旁边。元胄是元顺的孙子。杨弘和元胄都勇武有力,是杨坚的心腹。饮至酒酣,宇文招不断地用佩刀刺瓜送入杨坚口中,打算找机会刺杀他。元胄看到这种情况,就上前对杨坚说道:“相府还有事,不可在此久留。”宇文招呵斥他说:“我正在同丞相说话,你想做什么!”喝令他退到一旁。元胄圆睁双目,满脸怒气,提刀在杨坚身边站立。宇文招把酒赏赐给元胄,并且说:“我难道还能有什么恶意吗!你为什么这样多疑,还要加以戒备?”宇文招假装要呕吐,站起身想要去后房,元胄担心他一离开就会有变故发生,于是多次扶他再次坐好。宇文招又谎称喉咙干渴,让元胄到厨房去取水,元胄没有动。刚好滕王宇文逌迟到,杨坚到台阶下面迎接他。元胄借机对杨坚耳语说:“情况很不正常,请赶快从这里离开!”杨坚说:“他没有兵马,又能有什么作为!”元胄说:“军队原本就属于皇室,他要是先发制人,到那时大事就失败了!并非我元胄怕死,我担心的只是死而无益。”杨坚却没有听从,再次入座。元胄听到寝室后面发出士兵穿戴甲胄的声音,立即上前对杨坚说:“相府公务繁忙,您怎么可以如此畅饮不回!”于是把杨坚扶下坐床快步离开。宇文招想追赶杨坚,元胄用身体把门口堵住,宇文招出不来;等杨坚来到大门口,元胄才从后面赶来。宇文招对自己没有及时下手感到后悔,以至于恨得弹指出血。壬子日,杨坚诬告宇文招同越野王宇文盛图谋反叛,将他二人和他们的儿子杀掉,并对元胄给予赏赐,赏品多得数不胜数。

北周宗室诸王多次想找机会除掉杨坚,杨坚的都督临泾人李圆通常常把他保护得很好,因此得免于难。

癸丑日,北周静帝将其弟宇文衍封为叶王,将其弟宇文术封为郢王。

北周的豫、荆、襄三州蛮人造反,攻取了一些郡县。

北周行军元帅韦孝宽率领军队来到永桥城,将领们全都请求先进攻此城。韦孝宽说:“永桥城虽然很小却十分坚固,如果不能攻克,就会挫伤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将尉迟迥的大军打败,这个小城还能有什么作为!”于是率领军队在武陟驻扎。尉迟迥派其子魏安公尉迟惇率领十万军队行进到武德,在沁水东面驻扎。当时恰逢沁水暴涨,韦孝宽就与尉迟迥的军队隔水对峙,都不发起进攻。

韦孝宽府中的长史李询秘密向杨坚汇报说:“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三位行军总管将尉迟迥馈赠的金钱收下,因此军中不安,人心有了变化。”杨坚十分忧虑,就和内史上大夫郑译商量派去取代他们三人的人选,李德林说:“您和这些将领原本都是国家重要的大臣,地位一样,他们没有义务服从您,现在您不过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威来控制和驾驭他们罢了。从前所派遣的,您怀疑他们有二心,那么以后再派出去的,您又如何能知道他们一定对您推心置腹呢!再说,他们三人把尉迟迥馈赠的金钱收下的事情,真假不能确定,而今若是立即派人接替他们领兵,他们或许会由于害怕获罪而逃走;如果把他们全部抓起来,那么前方的将帅自郧公韦孝宽以下,没有不惊慌的。况且即将交战时换将,正是战国时期燕国、赵国败于齐国、秦国的根本原因。依我所见,您只要派一位既是您的心腹,又对谋略十分精通,素来被众将领所信服的人,立即前往军中,对将领们的举动加以监视。就算他们怀有异意,也必然不敢妄动;万一发生什么异常情况,也一定能制服他们。”杨坚大悟,说:“若不是你把这些道理讲明白,几乎要使大事败坏。”于是派少内史崔仲方前去监察诸军,并有节制军事行动的权利。崔仲方是崔猷之子,以父亲在山东为借口而推辞。杨坚又先后派刘昉、郑译前往,刘昉以自己未曾担任过将帅为借口推辞,郑译以母亲年迈需要服侍为借口推辞。杨坚很不高兴。丞相府司录高颎主动请求前往,杨坚非常高兴,于是派他前去。高颎接受任命后立刻出发,只是派人跟母亲告别。从此,杨坚只要是处理军务,都要同李德林商量,当时丞相府每天发出的军书以百计数,李德林通常同时向几个人口授批文,文意种类繁多,从来不需要修改。

北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率领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及鲁山等八镇向陈朝廷归降,并派其子入朝充当人质,请求救援。八月己未日,南陈宣帝颁布诏书将司马消难任命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并赐随公爵位。庚申日,又颁布诏书命令镇西将军樊毅督察沔、汉地区各项军务;命令南豫州刺史任忠领兵前往历阳;将超武将军陈慧纪任命为前军都督,领兵前往南兖州。

北周益州总管王谦也不愿意归附杨坚,于是调动巴、蜀地区的军队进攻始州。新任益州总管梁睿抵达汉川后,不能继续前进,杨坚随即将梁睿任命为行军元帅讨伐王谦。

戊辰日,南陈朝廷颁布诏书将司马消难任命为大都督水陆诸军事。庚午日,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领兵攻克临江郡。

梁世宗派遣中书舍人柳庄携带书信前往北周朝贡。北周丞相杨坚握着柳庄的手说:“我过去做开府时,曾经跟随军队一起去过江陵,受到梁国国主的热情接待。如今我们天子年幼,时事艰难,我虽然没有才能,却被授予辅佐朝政的使命。梁国几代君主都对朝廷很忠心,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来永远保持这种融洽的关系。”当时后梁的各位将帅竞相劝说梁世宗起兵,联合尉迟迥,认为这样做进可以向北周皇室效忠尽节,退可以席卷汉、沔地区。梁世宗犹豫不决。刚好柳庄返回,向梁世宗转告了杨坚的话,并且说:“过去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等人在三国时期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拥有强大的兵力,但是却都没能建功立业,反而使祸难紧随而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魏、晋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京城,名正言顺地讨伐叛逆,师出有名。现在尉迟迥虽然是一位老将,但是他年迈昏聩;而司马消难、王谦又是很一般的人,都不具备匡时济世的才能。周朝的将帅大臣,多数只为自己考虑,竞相向杨坚表示忠心。依我看来,尉迟迥等人最终会被消灭,随公杨坚一定能夺取北周政权。我们不如保境安民,静观事态的变化。”梁世宗十分赞同,众人也停止了争论。

北周监军高颎来到前线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尉迟惇从上游放流点燃的木栰,高颎事先在桥的上游建造了一些名为“土狗”的土墩将火栰挡住,使其不能与桥梁接近。尉迟惇布下二十余里军阵,指挥军队稍作后退,想等到韦孝宽的军队渡河走到一半时发动攻击;韦孝宽趁尉迟惇的军队后撤的机会,敲响战鼓前进。军队过河之后,高颎又下令焚毁桥梁,将士卒的退路断绝。最后尉迟惇被打得大败,尉迟惇独自骑马逃走。韦孝宽领兵乘胜前进,追击到邺城。

庚午日,尉迟迥和尉迟惇以及尉迟惇的弟弟西都公尉迟祐,率领全部十三万军队布阵于城南,尉迟迥亲自另率一万余人,一律戴绿巾、穿锦袄,号称“黄龙兵”。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率领五万人马,从青州赶来支援尉迟迥,并亲自率领三千骑兵率先抵达。尉迟迥熟知用兵的方法,如今虽然年老,照旧穿戴甲胄,亲临阵前。他的部下全都是关中人,为尉迟迥全力奋战,韦孝宽等将帅的军队由于形势不利而被迫后退。邺城百姓有数万人出来观战,行军总管宇文忻说:“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我要运用诡诈之术将敌军击败。”于是先对观战的百姓射击,这些人全都逃开,彼此推搡践踏,呼喊声大如雷霆。宇文忻于是高声呼喊道:“叛贼被打败了!”韦孝宽的军队很快重振士气,借纷乱之机发动进攻。尉迟迥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退至邺城守卫。韦孝宽统领军队将邺城围困,李询和思安伯代郡人贺娄子幹率先登上城头。

崔弘度的妹妹先是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等到邺城被攻克,尉迟迥无应对之计,来到城楼上,崔弘度径直经龙尾道向前追去。尉迟迥弯弓搭箭,准备射杀崔弘度。崔弘度将头盔摘下对尉迟迥说:“还认识我吗?今天我们各自都是为了国事,无法顾及私情。考虑到我们之间有亲戚的感情,特地将乱兵遏制住,不许他们侵犯欺侮您。如今事已至此,您应当早为自身打算,还在等什么呢?”尉迟迥把弓箭扔到地上,对左丞相杨坚尽情大骂,然后自杀。崔弘度对弟弟崔弘升说:“你可以将尉迟迥的头颅取下。”于是崔弘升斩下尉迟迥的首级。邺城小城中的尉迟迥的士卒,全部被韦孝宽活埋。尉迟勤、尉迟惇与尉迟祐向东逃奔青州,尚未到达,就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领兵卒追上并擒获。丞相杨坚顾念尉迟勤曾在开始时诚心向自己归顺,特别下令不予治罪。李惠在尉迟迥尚未失败时就主动回去请罪,杨坚让他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和爵位。

尉迟迥晚年衰老昏聩,等到起兵,将小御正崔达拏任命为大总管府长史。崔达拏是崔暹之子,只是一介文士,毫无谋略,举动失误颇多,因此尉迟迥起兵后只六十八天就失败了。

北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领兵行进到蓼堤,与梁郡仅仅有七里的距离。檀让拥有数万兵士,于仲文派疲弱的士兵前去挑战,然后假装战败撤退,檀让因为获胜而不再设防;于仲文率领军队杀回,将檀让的军队打败,抓获五千多人,斩杀了七百人。于仲文接着向梁郡发动进攻,尉迟迥的守将刘子宽放弃城池逃跑。于仲文又攻打曹州,将尉迟迥任命的刺史李仲康生擒。檀让统率残余的军队来到成武县屯守,于仲文领兵攻打,再次战胜檀让,攻克成武城。尉迟迥的将领席毗罗有十万兵士,在沛县驻扎,将要攻打徐州。席毗罗的妻儿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冒充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主徐善净说:“檀让会在明日午时到达金乡,宣读蜀公尉迟迥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都很欢喜。于仲文便挑选精锐士兵,伪造尉迟迥的旗帜,兼程前往。徐善净从远处望见,误以为是檀让,到城外迎接。于仲文借机令人制服徐善净,于是占领金乡城。诸将领都劝于仲文对该城兵民进行屠杀,于仲文说:“这座城是席毗罗起兵之处,我们应当宽厚地对待他们的妻儿,这样他部下的官兵便会主动投降。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妻儿家属屠杀,就会使他们完全绝望。”大家都认为于仲文的主张很正确。于是席毗罗凭借着优势兵力向官军逼近,于仲文设下伏兵,派兵出击,席毗罗的军队被打得溃败,部下争相跳入洙水而死,导致洙水被堵住不流。于仲文生擒了檀让,装在槛车里押送京城;将席毗罗杀掉,将其首级传送到长安。

韦孝宽分派军队讨伐潼关以东的叛军,将其全部平定。杨坚把相州治所迁移到安阳,毁掉邺城及城中民众的房屋。又拆分相州,设置毛州、魏州。

后梁世宗得到尉迟迥起兵失败的消息,对柳庄说:“当初如果按照众将领的话行事,国家就得不到保全了。”

北周丞相杨坚刚刚掌握政权时,对待黄公刘昉、沛公郑译非常优厚,赏赐他们的财物不可胜数,并委以心腹重任,因此朝野上下无人不奉承巴结他们,把他们称为“黄、沛”。刘、郑二人凭借荐引杨坚的功劳骄横放纵,求取财物,无心政事。等到相继推辞不担任监军后,杨坚开始与他们疏远,恩惠和礼遇也日益淡薄。高颎从军中返回朝廷,日益得到杨坚的宠信。当时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反叛还没有平定,杨坚为这件事担忧,经常废寝忘食。而刘昉游玩享乐,纵酒没有节制,导致相府公事被耽误了很多。于是杨坚指派高颎接替刘昉担任丞相府司马;但还不忍心将郑译废黜,就暗中给各级官吏下令,不许他们向郑译上报公事文书。郑译虽然仍能在丞相府出入,却已经不能参与政务,于是郑译惶恐地向杨坚顿首谢罪,请求将长史职务解除;杨坚仍然用恩惠和礼遇来安慰他。

癸酉日,陈朝智武将军鲁广达攻占北周郭默城。丙子日,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攻占北周祏州城。

北周将汉王宇文赞任命为太师,将申公李穆任命为太傅,将宋王宇文实任命为大前疑,将秦王宇文贽任命为大右弼,将燕公于寔任命为大左辅。于寔是于仲文的父亲。

乙卯日,北周宣布大赦。

北周行军元帅王谊统率四位总管来到郧州,司马消难领兵献上鲁山、甑山二镇向南陈朝廷投降。

起初,司马消难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珣领兵包围顺州,北周顺州刺史周法尚不能抵挡,弃城逃跑,司马消难将其母亲和弟弟抓住后向南而去。陈将樊毅领兵前来援救司马消难,未能赶上。北周亳州总管元景山进攻樊毅,樊毅劫掠百姓后退走。元景山和南徐州刺史宇文 陈纪八 翻译 联合追击樊毅,双方在漳口交战,一天之中三战三胜。于是樊毅退至甑山镇守卫,以前被司马消难所占领的地方,全都重新被元景山占领。

郧州巴蛮到处发动叛乱,他们共同将酋帅兰雒州推举为首领,来响应司马消难。王谊派众将领分路征讨,不出一个月便全部平定。南陈前军都督陈纪、萧摩诃领兵攻打广陵,被北周吴州总管于 陈纪八 翻译 击败。沙州氐帅杨永安聚集兵众响应王谦,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领兵征讨。杨素率领军队在石济将荥州刺史宇文胄击败,并斩杀了宇文胄。

北周将神武公窦毅任命为大司马,将齐公于智任命为大司空;九月,又将小宗伯竟陵公杨惠任命为大宗伯。

丁亥日,北周将领王延贵领兵救援历阳,南陈南豫州刺史任忠击败了他,并将其生擒。

壬辰日,北周将皇后司马氏废为平民。庚戌日,北周将随公杨坚的长子杨勇任命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统辖原属北齐的领土。壬子日,北周又将左丞相杨坚任命为大丞相,把左、右丞相的职务废除。

冬季十月甲寅日,发生了日食。

北周丞相杨坚将陈惑王宇文纯及其儿子诛杀。

北周行军元帅梁睿率领二十万步、骑兵征讨王谦,王谦分别命令众将领占据险要之地来抵御朝廷的军队,梁睿率军队奋勇攻击,屡次击败王谦的军队,蜀地人十分惊骇。王谦派部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领兵十万进攻利州,修筑堤坝拦截嘉陵江水以灌入利州城。城中守军士兵只有两千人,总管昌黎人豆卢 陈纪八 翻译 领兵昼夜坚守,共相持了四十天,还不时派出奇兵向达奚惎等人的军队发动攻击,并打败对方。正在这时,梁睿领兵赶到,达奚惎等人逃走。于是梁睿领兵经剑阁入川,向成都进逼。王谦命令达奚惎、乙弗虔守城,亲自率领五万精锐士兵,背城排列阵势。梁睿指挥兵众攻打,王谦被打败,正要返回城中,达奚惎、乙弗虔率领全城投降。王谦带领部下三十名骑兵向新都逃去,被新都县令王宝生擒。戊寅日,梁睿斩杀了王谦和高阿那肱,剑南得以平定。

十一月甲辰日,北周大将军达奚儒率兵将氐帅杨永安击败,沙州得以平定。

丁未日,北周郧襄公韦孝宽去世。韦孝宽曾长期在边疆镇守,数次抵抗强敌;他的筹划部署,人们起初不能理解,等到后来获胜,人们才感到惊奇和佩服。韦孝宽虽然身在军旅,却专心攻读文史;与宗族相处和睦,自己得到的俸禄,从不一个人独占。人们因此对他称赞有加。

十二月庚辰日,南陈河东康简王陈叔献去世。

癸亥日,北周静帝颁布诏令,西魏时期改为鲜卑姓氏的人,都应恢复从前的姓氏。

甲子日,北周将大丞相杨坚任命为相国,统领百官总理国家政务;将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的称号免除;晋封王爵,以安陆等二十郡作为随王国;特别批准他在向天子朝拜时不称姓名,又赐他享有九锡仪礼。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爵位和十个郡而已。

辛未日,北周将代奰王宇文达、滕闻王宇文逌及他们的儿子诛杀。

壬申日,北周将小冢宰元孝规任命为大司徒。

这一年,北周境内有二百一十一个州,五百零八个郡。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