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汉纪二十二 翻译

起屠维赤奋若(公元前32年),尽著雍阉茂(公元前23年),凡十年。

孝成皇帝上之上

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春季正月乙丑日,史皇孙刘进的祭庙发生火灾。

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官俸为中二千石。石显已经失去了依靠,又被调离了中枢要职,因此丞相、御史上奏汉成帝,奏报石显过去的罪行。石显和他的同党牢梁、陈顺全都被免官,石显和妻子也都被遣返原籍,石显心情郁闷,不吃食物,在回家的路上死去。那些因为与石显结交而获得官位的人,全都被免除官职。少府五鹿充宗被贬谪为玄菟郡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贬谪为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书举报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明明知道石显等把持朝政专权,作威作福,是国家的祸害,但是却没有及时上报皇上,对他们进行惩处,反倒百般献媚、曲意逢迎,附和偏袒臣下,欺骗皇上,心怀奸邪,迷惑君主,完全没有大臣辅政应有的言行举止,都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这些罪行都发生在大赦之前,尚且可以不追究。但是在大赦之后,匡衡、张谭指控石显的时候,非但没有自责不忠之罪,反倒故意突显先帝任用倾覆小人的过失,妄言什么‘文武百官都对石显十分畏惧,甚至超过了皇上’;这种卑君尊臣的言论,是不应该说的,失去了作为大臣的体统!”匡衡因此十分恐惧,摘下官帽请罪,将丞相、侯爵的印信、绶带上缴。汉成帝因为刚刚即位,不愿意重罚大臣,就下令将王尊贬为高陵县令。但是百官中许多人都觉得王尊的话很有道理。匡衡沉默但是心中不安,每当遇到水旱天灾,都连续请求辞去官职。而汉成帝则下诏加以安抚,不许他辞职。

汉成帝将已经故去的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封为河间王。

有异星在营、室二星旁出现。

大赦天下。

壬子日,汉成帝将舅父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封为安成侯;赐封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夏季四月,黄雾四起,遮天蔽日,汉成帝颁布诏书广泛地听取公卿大夫的提议,希望大臣可以畅所欲言,不要有所忌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都认为:“是因为阴气过盛,入侵抑制阳气的缘故。高祖曾立约:作为臣子的非功臣不得封侯。如今太后诸弟全都没有功劳而封侯,这样对外戚施恩,是从来不曾有过的,所以上天为了示警而出现异象。”大将军王凤闻奏十分害怕,上书请求退休,辞去官职。汉成帝不准,下诏安抚。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疏说:“陛下圣德仁厚,但是祥和之气仍旧不通,阴阳没有调和,可能是因为官吏大多施行苛政的缘故。被委派到地方的刺史,有人没有遵守准则,肆意行事,过多干涉郡县的行政事务,甚至广开请托的门路,听信谗言,来搜查吏民的过错,严辞批评,对细小的失误也不肯放过,对吏民过分地要求,并不考虑他们是否能够做到;郡县在刺史的逼迫下,也不得不互相采用严苛的手段,流毒害及百姓。因此,乡党邻里缺少和睦交往的喜悦,家族亲属也不顾及血缘之间的亲情,互帮互助、周济困难的淳厚风俗衰微了,礼尚往来的礼仪也不再实行。人情不通,那么阴阳自然不会调和,和气不通,不能说不是因此而导致的!《诗经》说:‘百姓们常常因为诸如粮食一类的事情而丧失道德。’俗语说:‘苛政之下亲情不复存在,烦苦之下伤害恩情。’陛下在刺史奏事的时候,应该告诫他们,让他们清楚本朝施政的关键所在。”汉成帝高兴地接纳了意见。

八月,有一上一下的两个月亮在早上出现于东方。

冬季十二月,汉成帝在长安南郊、北郊修建祭天、祭地的庙宇,下令撤掉甘泉与汾阴两地祭祀的庙宇,连甘泉紫坛的装饰、女子歌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等一并撤除。

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春季正月,将位于雍城的五畤祭坛和陈宝祠拆除,这全是听从了匡衡的提议而采取的做法。辛巳日,汉成帝第一次到长安南郊祭天。将侍奉郊祀之县和在京师各个官府的轻罪囚犯赦免;减免天下赋税,一算减少四十钱。

闰正月,汉成帝下令在渭城延陵亭修建自己的陵墓。

三月辛丑日,汉成帝第一次在长安北郊祭拜后土。

丙午日,汉成帝将许氏立为皇后。许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汉元帝哀痛母亲恭哀后在位时间非常短暂就惨遭霍氏的毒手,所以特别选取许嘉之女嫁给太子。

汉成帝做太子时,就以好色出名;等到做了皇帝后,皇太后诏令选取良家女充实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依照古礼,天子大婚,一次要娶九名女子,目的是让她们多生儿子,以对得起祖宗。其中有人过早去世,虽然她的位置空缺,但是也不再补充,就是为了让君主长寿,也避免后宫争宠。因此皇后嫔妃有贞洁贤淑的品德,而子孙后代就有圣贤之君;制度有严格的限制,皇上就有高寿之福。摒弃这些古礼,君王就会沉溺于女色;要是沉溺于女色,就不会长寿。男子五十岁,好色之心还没有衰退;但是妇人到了四十岁,容貌就不像以前那样了。用衰败的容貌,去服侍处在好色之心还没有衰退的年龄段的君主,而并不用古礼去克制,那么他原本的好色之心就无法挽救,而后还会有不正常的变化出现,其结果是,正宫皇后产生怀疑之心,担心后位不稳,而庶妻宠妃萌生夺嫡的野心。这就是晋献公采纳谗言的诽谤,导致申生无辜蒙冤而死的原因。现在圣主还十分年轻,没有嫡子,刚刚开始学习治国的大道,还没有因为宠爱后妃而被指责。将军作为辅政大臣,应当凭借本朝初期的隆兴,建立九妻制度,精心选取品德高尚的仁义之家,物色品行容貌端庄的女子,不一定要有声色技能,将这个制度规定成万世不变之法。年轻人要戒色,《诗经·小卞》这首诗,讥讽了周幽王废除申后立褒姒,哀痛太子遭到流放,让人听了寒心。希望将军常以此为忧!”王凤把杜钦之言转告给皇太后,太后认为汉朝并没有九妻之制的先例;王凤不能自立法度,只能遵照惯例而已。王凤一向重视杜钦,因此将他安排在幕府做官,国家的朝政大事,常常和他一同商讨。杜钦数次称赞推举有名望的士人,让他们修改政治上的欠缺与失误;当世的善政,大多是杜钦的主意与筹划。

夏季,大旱。

匈奴呼韩邪单于十分宠爱左伊秩訾的两个侄女。长女是颛渠阏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且莫车、次子囊知牙斯;幼女是大阏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雕陶莫皋,次子且麋胥,二人全比且莫车年龄大,三子咸,四子乐,年龄都比囊知牙斯小。此外还有别的阏氏所生的儿子十多人。颛渠阏氏的地位最尊贵,长子且莫车也很受单于疼爱,呼韩邪病危,想立且莫车为继承人。颛渠阏氏说:“匈奴内乱十多年,国家命脉如同发丝一样,勉强维系,幸而蒙受汉朝的力量,才重新获得安宁。现在刚刚安定还没多久,人民害怕战争。且莫车年纪小,不能让百姓归附,立他怕是又会让国家陷入动乱之中。我和大阏氏是亲姐妹,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倒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说:“且莫车虽然年纪小,但是可以让大臣们一同辅佐国政。如今舍弃高贵的嫡子,而立卑贱的庶子,后世一定会发生内乱。”单于最终听从了颛渠阏氏的建议,立雕陶莫皋为继承人,并立下约定,命令雕陶莫皋将来将汗位传给弟弟且莫车。呼韩邪死后,雕陶莫皋即位,称复株累若鞮单于。他委任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依照匈奴的习俗,再娶王昭君为妻,生下两个女儿:长女云公主嫁给匈奴贵族须卜氏,小女嫁给匈奴贵族当于氏。

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春季三月,赦免天下囚徒。

秋季,关内大雨连续下了四十多天。京师百姓惊慌相告,传言洪水就要来了。百姓纷纷逃命,混乱中彼此踩踏,老弱都大声哭叫,长安城里乱作一团。汉成帝亲临前殿,召见公卿商讨计策。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与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躲避洪水。”群臣全都赞同王凤的提议。只有左将军王商说:“从古至今,就算是无道的朝代,大水也没有淹没城郭;现在政通人和,盛世无战争,上下相安,怎么可能有洪水在一天之内突然涌现?这必定是谣言!不应当下令让官吏百姓登上城墙,那会让百姓更加惊恐。”汉成帝于是没有采取行动。没过多久,长安城中慢慢安定下来,经过调查,果真是谣言。汉成帝对王商坚守不动的提议十分赞赏,数次称赞;而王凤则大感惭愧,后悔自己说错了话。

汉成帝想将国家大事完全托付给王凤,八月,下令免除车骑将军许嘉的官职,命他以特进侯的身份参与朝见。

张谭因为推举人才不实而获罪,被免掉官职。冬季十月,提拔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十二月戊申朔日,发生了日食。当夜,未央宫发生地震。汉成帝下诏,要求举荐贤能、方正与能直言进谏的士人。杜钦和太常丞谷永上书,都说是因为后宫美女受宠过盛,有人怀有嫉妒之心,想让君王专宠自己,这样下去,就会发生危及皇位继承人的祸患。

越嶲发生山崩。

丁丑日,匡衡因为多取了四百顷封邑土地,以及手下属官盗取所主管的财物十金以上而获罪,被免去官职,贬为平民。

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春季正月癸卯日,有四颗陨石坠落在亳县,有两颗陨石坠落在肥累。

撤销中书宦官。初次设置尚书人员为五人。

三月甲申日,任命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夏季,汉成帝将之前被推举的直言进谏之士,全都召至白虎殿进行考核,回答皇帝的策问。这时,汉成帝将国家大事全都交给王凤,直言之士在回答策问的时候,许多人都把陨星落下归罪于王凤。谷永清楚王凤正受信任重用,掌握大权,想暗中依靠,因此上书说:“现在四方外族全都降服,都成为汉朝的臣属,北方没有匈奴荤粥、冒顿那样的祸患,南方也没有赵佗、吕嘉那样的灾祸,三边安定,没有战乱的警报。大的诸侯国不过几个县的食邑,由朝廷派出的官员掌管那里的大权,让诸侯王无法肆意妄为,不会出现当年吴、楚、燕、梁等诸侯国拥兵自重的形势。文武百官彼此牵制,和皇帝有亲属关系的官员和没有亲属关系的官员相交结,皇亲国戚里有申伯那样的忠臣,他们恭敬谨慎、小心翼翼,没有重合侯莽通、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禹那样的乱臣。上述三种人都没有任何的罪行,我担心陛下会放过明显的错误,忽视天地明确的警告,听信愚昧不明事理的言论,归罪于无辜的人,将政事交给不可靠的人,那就会大失上天之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陛下要是能够考虑我的建议,抵制沉溺之心,克服专宠之爱,振奋阳刚之威,让天子之恩雨露均沾,让后宫的各位嫔妃能够轮流服侍皇上,增添能够生男孩的妇人,无论美丑,不在乎是否曾经嫁过人,也不顾及年龄。依照古法推算来说,陛下要是能让身份卑微的人生下皇子,则反倒是福气;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皇子,不讨论其母的尊卑。后宫女史、使令中要是有皇上喜欢的女子,也可纳选,广泛地求嗣于身份卑微的人,遇到上天庇佑,生下皇子,皇太后的担忧与烦恼,也会因此解除,上天的指责与愤怒也会平息化解,后代繁衍,灾难自然解除。”杜钦也仿照谷永的意思上书。汉成帝将他们两人的奏书都拿给后宫看,提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夏季四月,天降大雪。

秋季,桃树、李树结果。

大雨连下十多天,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堤。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地处黄河下游,土壤松脆,容易发生崩塌,暂时没有出现决堤的情况,是因为屯氏河通畅,两河可以分流。现在屯氏河已经淤积,灵鸣犊口也越来越不畅通,只剩一条河,但是却要兼容几条河流的水量,尽管将堤防加高,最终还是不能让它流畅下泄。要是有大雨,十天不停,河水一定会泛滥。夏禹时代的九河故道,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但是屯氏河刚刚淤积不久,疏通起来比较容易;再有,黄河和屯氏河分流的交叉口地势比较高,进行分减水力的工程,施工起来也相对容易,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助于黄河下泄洪水,预防洪灾的发生。要是不提前修治,一旦黄河在北岸决堤,就会危及四五个郡;在南岸决堤,就会危及十多个郡,事后再想补救,那就太晚了!”汉成帝把冯逡的奏章拿给丞相和御史去处理,他们奏请派博士许商去巡察那一地区,依照许商调查的结果,他们认为:“如今国家财政不足,可以暂时不进行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真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堤,兖州、豫州以及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洪水泛滥,一共淹没了四郡三十二县,超过十五万顷土地变成泽国,水深的地方达到三丈;冲毁的官府和民间房舍将近四万所。

冬季十一月,因为御史大夫尹忠的救灾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汉成帝严厉地批评他没有尽心职守,尹忠自尽。汉成帝派大司农非调调拨均平钱谷赈济遭受洪灾的各郡,又派两名谒者向河南以东地区征调五百艘船,自洪灌区中救出灾民九万七千多人,将他们转移到丘陵高地。

壬戌日,任命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南山地区盗匪傰宗等几百人为害地方。汉成帝诏令派军一千人围剿,过了一年多,还是没能擒获。有人对大将军王凤说:“几百名盗匪在天子脚下作乱,讨伐却不能擒获,难以对四方蛮族彰显汉朝之威;只有选用贤能的京兆尹才行。”所以王凤推荐前高陵令王尊,召其入京任命为谏大夫,署理京辅都尉,暂代行使京兆尹的职责。他上任还不足一个月,盗匪就被消灭;之后正式提拔王尊为京兆尹。

汉成帝即位初期,丞相匡衡曾上奏说:“射声校尉陈汤,凭借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到西域出使,主管西域事宜,他不能以身作则,成为下属的典范,反倒是偷盗所没收的康居王国财物,还告诉下属官员说:‘远在境外发生的事,不会受到追究。’这件事虽然是在大赦之前发生的,但是他已经不适合再担任官职。”陈汤获罪被免去职务。

后来,陈汤上疏说:“康居王送来作为人质的王子,并非是真正的王子。”但是通过调查,的的确确是真正的王子。陈汤被捕入狱,依法应该被处死。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申辩说:“我听闻楚国由于有子玉得臣,使晋文公侧坐以待贤良;赵国因为有廉颇与马服君赵奢,强大的秦国就不敢入侵井陉;近代汉朝有郅都、魏尚的存在,匈奴就不敢自沙漠南下。所以可以说,骁勇善战、克敌制胜的将领,是国家的得力助手,不可以不重视他们。这正是:君子听到隆隆的战鼓声,就会想念将帅之臣。我看关内侯陈汤,以前击杀郅支单于,威震蛮夷各国,所向披靡,一直攻到西海,自汉朝开国以来,在国境之外作战的将领,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战功!如今,陈汤因报告失实而获罪,长期被囚禁在监狱里,这么长时间还没定案,执掌刑法的官员想要置他于死地。从前,白起是秦国的大将,南伐楚国,攻克郢都;北击赵国,坑杀四十万赵括降卒,却因为小小的过错,被赐死在杜邮;秦国百姓怜悯他,没有不为他流泪的。现在陈汤亲执武器,横扫匈奴,奋战在万里之外,将战功呈献给皇家祖庙,向上天汇报,天下武士没有不倾慕他的。他不过是因为说错了话而犯罪,并非什么重大的罪过。《周书》说:‘记住人的功劳,忘掉人的过错,这才适合做君主。’犬马因为对人有劳苦之功,死后还要用车帷伞盖把它们妥善埋葬当作回报,何况是对国家的功臣呢?我私下里觉得陛下忽略了战鼓的声音,没有明察到《周书》的深意,忘记了施恩于有劳苦之功的大臣,用对待寻常臣子的礼节对待陈汤,最后还是听从执法官吏的意见,将他处死,让百姓耿耿于怀,有了秦朝百姓那样的遗憾,这并非是勉励大臣为国死难的做法!”

奏章呈上去之后,汉成帝释放陈汤,但是剥夺爵位,贬为士伍。

恰逢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军队包围,段会宗用驿马上奏,请求征调西域各国军队和在敦煌的汉朝军队进行支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和百官商讨几天也没能做出决定。王凤说:“陈汤富于谋略,又了解西域的情况,可以问问他的看法。”汉成帝在宣室召见陈汤。陈汤在袭击郅支单于的时候,受了风寒,两臂不能屈伸,入见时,汉成帝下诏允许他无需跪拜,将段会宗的奏书递给他看。陈汤回答说:“我觉得这件事不值得忧虑。”汉成帝说:“你为什么这么说?”陈汤说:“五个胡兵才能抵抗一名汉兵,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武器不够锋利,弓弩也不强硬。听说最近学习了一些汉人制作武器的技术,但是还是三个胡兵才能抵抗一个汉兵。再者,《兵法》上说:‘客兵一定要是守军人数的两倍,才可以对敌。’如今包围段会宗的敌兵人数不足以将他打败,请陛下无需担心!何况军队轻装每日行军五十里,重装的话每日行军三十里。如今段会宗想要征调西域各国与敦煌的军队,部队行军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赶到,这就成了所谓的报仇之军,而并非救急之兵了。”汉成帝说:“那该怎么办?围困肯定能够解除吗?你预计什么时候可以解围?”陈汤熟悉乌孙之兵,不过就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依照以往经验推测,不出几日便可解围,所以回答说:“如今已经解围了!”又屈指算算日期,然后说:“不出五天,就会收到好消息。”到了第四天,军书果真到了,说围困已经解除。大将军王凤上奏要求将陈汤任命为从事中郎,将军幕府大事一切取决于陈汤。

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春季,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让他主管处理堵塞黄河决堤的工程。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让人用竹子编成四丈长、九人合围那么粗的竹笼,在里面装上小石头,用两艘船夹着运输,沉入溃堤的地方。三十六天之后,河堤修复。三月,汉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担任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封为关内侯,赐黄金一百斤。

夏季四月己亥晦日,发生了日食。汉成帝颁布诏书要求公卿百官指出过失,不要有所忌讳。又传令大赦天下。光禄大夫刘向上书说:“四月与五月衔接,发生月食的月份和孝惠帝时期一样,发生日食的日子和孝昭帝时相同,孝惠、孝昭二帝都没有继承人,这种巧合暗示着不利于继嗣。”当时汉成帝专宠许皇后,后宫其他女子都很少能够被召幸,朝廷内外全为汉成帝没有继承人而担忧,所以杜钦、谷永和刘向的上书全都提到这个问题。

于是汉成帝削减皇后的椒房殿与整个后宫的开销,由各官署征调并制作的服饰器具、轿舆车马等,以及给皇后的亲属及众位嫔妃的赏赐,与竟宁元年之前的旧例完全一样。

皇后上书给自己申辩说:“时代不一样,制度自然也不一样,有长有短,彼此补充,只要没有超出汉家的制度就可以了,细微之间未必一定要一致。例如元帝竟宁年之前与宣帝黄龙年之前,难道是一样的吗?负责管理皇后宫的官吏并不清楚这个道理,如今一旦接受这样的诏书,就会让我连摇摇手都做不到了。例如我想做个屏风摆在某个地方,他们就会说:‘没有这样的先例。’我有什么需要的,他们不愿意备办,就必定会拿诏书来约束我。这样的办法实在不可施行,还望陛下明察!依照原先的规定,应该用一头牛祭祀我的祖父母,而实际上我的祖父戴侯、敬侯都特别蒙恩允许用一牛一猪一羊祭祀,而现在全都要按照旧例,两位祖父就只能各自用一头牛祭祀了,还望陛下怜惜!现在宫廷官吏刚刚接到诏书,宣读结束,就立即来告知我,让我知道,今后对宫廷财物再也不能像对待私家财物一样随意索取了。这些规定的最初用意,就是要约束我,恐怕会失去人情常理。还望陛下明察!”

汉成帝于是把谷永、刘向奏章所说灾异的责任都在后宫的意思转告皇后,并说:“官吏依照法制做事,又怎么能够怪罪呢?要矫枉,就要过正,古今一理。何况节省开销,改用一头牛祭祀,对于皇后而言,还有利于发扬美德,为你赢得更多的赞誉。要是没有将祸根铲除,灾异继续出现,祖宗的祭祀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你的祖父戴侯呢!传书上不是也说:‘节约的人,很少有犯过失的。’皇后真的是要追求奢华吗?那我也该仿效孝武皇帝了。这样的话,甘泉宫、建章宫可都要重新修建了。但是,节约的孝文皇帝才是我的榜样。皇太后、皇后的待遇全有限定。假使皇太后在当年做皇后的时候,没有达到制定的标准,而你如今受到专宠,又如何能够超过她呢!皇后应该注意德行的修养,以谦恭节俭为上,这样才能成为诸妃的典范,让她们向你学习!”

给事中、平陵人平当上奏说:“太上皇为汉王朝的始祖,废掉他的祭庙墓园是错误的做法。”汉成帝也正在为没有继承人而发愁,就听从了平当的建议。秋季九月,恢复了太上皇的祭庙、墓园。

汉成帝颁布诏书说:“现在与死刑有关的刑法多达一千余条,律令纷繁复杂,有百万多字。法令条文以外的‘奇请’、‘他比’等附加条款,越来越多。就算专门研究与熟悉法律的官吏,都摸不着头绪,却想要天下百姓都清楚,这岂不是太难了吗!用如此繁琐的刑律,去对付和善的百姓,杀害无辜的人,难道不可悲吗!主管机关应该商讨减少死刑以及废除可以省略的法令,让法律条文简洁易懂。逐条上奏!”当时的主管官吏无法广泛宣传汉成帝的旨意,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举出几件小事,用来敷衍诏书罢了。

匈奴单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来朝进献礼物,并参加了元旦的朝贺典礼。

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春季,伊邪莫演朝贡结束,回国之前,自称想要归附汉朝,说:“要是汉朝不接受我的归附,我就自尽,我至死也不敢回匈奴。”使者据实回禀,汉成帝让公卿商讨。有人说:“应该依照以往的惯例,接受他的归顺。”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则认为:“自从汉王朝建国以来,匈奴数次危害边境,所以才设立黄金、爵位的奖赏,以优待归顺的人。现在单于俯首称臣,匈奴变成了汉朝北方的藩国,派遣使者朝拜纳贡,没有二心。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就应该和以前不同。现在既然接受了单于朝贡的诚意,却又接纳他的反叛之臣,为了获得一个人,反倒失去了一国之心,为了一个有罪的臣子,而和一位倾慕仁义的君主断交。此外,还可做这样的猜测,单于刚刚即位,想要依靠汉朝,但是不知道这么做的利害,暗中唆使伊邪莫演诈降,来占卜吉凶。要是我国接受,便在道义上有所亏欠,破坏友好关系,让单于与汉朝疏远,不和汉朝边境的官员友好相处;也许是单于来试探,刻意设下反间计,希望借此生仇,要是接受了他的归降,恰好中了单于的诡计,匈奴就可以将过错归至我们头上,还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我们。这件事情的确是边境安危的根本,是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不可以不谨慎。不如不接受,以显示我们的光明坦荡和信义,抵制诡诈的阴谋,安抚匈奴单于的归附亲善之心,这样才最好!”他们将此上奏,汉成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遣中郎将王舜前去询问归顺的情况,伊邪莫演说:“我发起病来有些狂乱,只是胡说八道而已。”于是遣送他回到匈奴。返回匈奴之后,官位还与从前一样,但是单于不肯让他再见汉朝的使者。

夏季四月,楚国降下冰雹,大的像饭锅一样。

改封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

六月,汉成帝将他的舅父们全部封侯:王谭被封为平阿侯,王商被封为成都侯,王立被封为红阳侯,王根被封为曲阳侯,王逢时被封为高平侯。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所以世人将他们称为“五侯”。皇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给河内人苟宾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苟参;太后想按照田蚡的先例将苟参封为侯爵。汉成帝说:“封田蚡,并不符合正理!”只委任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

御史大夫张忠上奏,举报京兆尹王尊暴虐傲慢。王尊因此被免去官职,官吏百姓大多感到惋惜。湖县三老公乘兴等上书替王尊辩护说:“王尊治理京师,处理繁琐麻烦的事务,整顿混乱的局面,诛灭残暴,禁止奸邪,这都是前所稀有的功绩,许多有名的郡太守都不能与之相比;尽管被正式委任为京兆尹,但是没有特别的奖赏给他。现在御史大夫控告王尊:‘破坏阴阳,让国家忧伤,没有接受并执行皇帝诏命的心意,“托言治理,实际上行为违拗;外表恭谨,实际上狂妄欺天”。’究其根源,这些攻击全都出自御史丞杨辅。杨辅一直和王尊有私人恩怨,借用职权,谋划了这一指控,罗织罪名,写出弹劾的奏章,一步步对王尊进行诽谤,让我们特别伤痛。王尊清廉自爱,磨炼节操,一心为公,讽刺过失,不惧将相,铲除邪恶,不避豪强,将难以制服的盗贼消灭了,将国家之忧解除了,功勋卓越,忠于职守,维护了朝廷的威信,他确实是国家的得力干将,御敌能臣。现在一旦无辜落入仇人之手,被诬蔑不实的奏章中伤,上不能将功赎罪,下不能在公堂上给自己辩白,只能一个人承受着仇家片面之辞的诋毁,背上共工那样的恶名,无处申诉。王尊在京师秩序混乱、法令不通、盗匪群起的时候,被举荐为贤才,接受征召,担任重要官职。如今盗匪叛乱都已经被清除,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也全都伏罪,他却被指控为奸佞狡猾而被革职。都是同一个王尊,三年之间,一会儿被称赞为贤能,一会儿被斥责为奸佞,岂不是太过分了?孔子说:‘爱他的时候,希望他活;恨他的时候,希望他死。这就是迷惑。’孔子又说:‘让像水一般渗透的谗言不能奏效,那就可称之为明智了。’还请陛下下令让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评定王尊平日的行为!身为人臣,要是‘破坏阴阳’就是犯了诛杀之罪;‘托言治理,实际上行为违拗’,那么就应被放逐诛杀。真的像御史奏章所指控的那样,王尊就应该被处死示众,或者是流放到蛮荒无人的地方,不能让他侥幸免刑;至于推举王尊的人,则应该定个举荐不实的罪名,不可原谅。要是查出奏章和事实不相符,是在巧饰文字,刻意诬蔑陷害无辜,也应该对诬陷者进行惩罚,以惩戒喜好进谗言的小人之口,阻断欺诈之路。还请圣明的君主认真考虑,让黑白分明。”奏章呈上,汉成帝就又委任王尊为徐州刺史。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先后起兵相互攻打。牂柯太守请求朝廷派兵征讨兴等。朝廷进行商讨的时候,发言的人觉得路途遥远,不可以出兵征讨,因此派遣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符节前去,劝他们和解。兴等不服从命令,还用木头雕刻出汉朝官吏的形象,立在路旁,用箭射击。

杜钦给大将军王凤出谋说:“蛮夷王侯轻视汉使,不害怕朝廷的威势,我担心参与商议这件事的人胆小怯懦,还是会坚持和解的办法。等到太守发觉情况有变,呈报上来,恐怕又要耽搁一段时间,蛮夷王侯借着这段时间,可以集结部众,公布并完善他们的计划,蛮夷各国党羽非常多,彼此难以相容,一定会相互消灭。他们自知罪过已经铸成,就会疯狂地袭击郡守尉,并远远地在暑热有毒草的地方藏身;就算令孙武、吴起为将,令勇士孟贲、夏育为兵,也会如同进入火坑深潭之中,被烧毁淹没,智慧与勇敢都没地方施展。而要是屯田戍守,军费开销将会大得难以计算。应该趁他们还没有铸成大错,还没疑心朝廷会对他们采取行动,暗中命令附近各郡守尉操练兵马,大司农提前调集军粮,囤积在关键地点,选取能够胜任的太守前去。在秋凉时节出兵,杀掉蛮夷王侯中图谋不轨的人。要是觉得这是不毛之地,无用之民,那么圣王就无需因此而麻烦汉朝,应该撤掉郡县,放弃安置当地的百姓,和蛮夷王侯断交,不再来往。要是认为是先帝所创立的累世功业,不可败坏,也应该趁着变乱还在萌芽阶段,及早将其扼杀。等到变乱已经成形,之后再劳师作战,那么百姓就会蒙受伤害。”所以王凤推荐金城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柯太守。

陈立抵达牂柯郡,下令给夜郎王兴,兴不听从命令;陈立请求朝廷允许他诛杀兴,没有得到回复。于是他带领数十名随行官吏巡察属县,抵达夜郎王兴控制地区的且同亭,召兴会面。兴带领数千部众来到且同亭,由几十名地方官陪同与陈立见面。陈立指责他,并借机将他杀死。地方官们说:“将军杀了这个罪大恶极的人,是替民除害,我们愿意出去通知部众!”他们将兴的人头拿给部众看,部众全都放下武器投降。钩町王禹、漏卧侯俞十分震惊害怕,因此进献粟米千斛和牛羊来犒劳官吏将士。陈立返回郡城。

兴的岳父翁指,与他的儿子邪务,集结残兵,胁迫周围的二十二个县一同谋反。等到了冬季,陈立上奏朝廷,征募各部落夷人入伍,由他和都尉、长史分别带领,攻击翁指等。翁指据险作为堡垒,陈立用奇兵将他的粮道切断,又施反间计引诱翁指的部众。都尉万年说:“大军迟迟没有进行决战,军费粮草将无法供应。”于是单独率军进攻翁指,失败逃走,奔向陈立的大营。陈立十分生气,喝令部下把他打了出去。万年回军再战,陈立领兵支援。当时正逢大旱,陈立攻占水源,断敌水道。蛮夷部众一起杀了翁指,手拿人头出来投降,西夷于是平定。

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春季正月,楚王刘嚣来长安朝见。二月乙亥日,汉成帝颁布诏书,因刘嚣一向行为良好,特别给予奖励,将他的儿子刘勋封为广戚侯。

丙戌日,犍为发生地震,导致山崩,堵塞了长江,致使江水逆流。

秋季八月乙卯晦日,发生了日食。

汉成帝因为皇宫藏书有很多已经散失,于是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去搜寻失传的典籍。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一类的书,侍医李柱国校订医药书。每一部书校订结束之后,刘向就分条将它的篇目列出,写下内容摘要,呈报汉成帝。

刘向因为看到外戚王氏权位过盛,而汉成帝如今正注重《诗经》《书经》等古书,就根据《尚书·洪范》,将自上古以来,经历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所有与祥瑞、天灾、变异等相关的记载汇集起来,推测天象变化的原因,联系比照人间的祸福,特别突出其占卜和应验,分成各种门类,各立条目,共计十一篇,书名为《洪范五行传论》,呈献汉成帝。汉成帝心中清楚刘向忠心耿耿,是因为王凤兄弟权势过盛,才作此书;但是他最终还是没能剥夺王氏的权柄。

黄河又一次在平原郡决口,洪水灌进济南、千乘,所造成的损失达到建始年间损失的一半。朝廷又一次派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一同负责治理工程,六个月之后,工程才完成。再次赐予王延世百斤黄金。没有发放工钱的治河卒,全部将姓名登记在册,抵销六个月徭戍。

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春季正月,匈奴单于到长安来朝见。

赦免天下囚徒。

三月癸丑朔日,发生了日食。

琅邪太守杨肜是王凤的姻亲,琅邪郡发生灾害,由丞相王商查问这件事。王凤替杨肜向王商求情,王商不听,竟然上奏请求免除杨肜的职务,奏章呈上去后,果然留中没有下发。王凤因此怨恨王商,暗中寻找他的短处,唆使频阳人耿定上书举报王商说:“王商和他父亲身旁的婢女私通;他妹妹淫乱,奴仆杀死奸夫,我怀疑奴仆杀人是王商教唆的。”汉成帝认为这些都是不光明磊落的过失,不足以构成大罪而伤害大臣。但是王凤极力争辩,坚持将这件事交给司隶查办。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向来狡诈谄媚,也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员上奏请求将王商召至诏狱进行讯问。汉成帝向来重视王商,清楚张匡的话大多是阴险不实之词,因此批复说:“不许追究!”王凤还是坚持追究。

夏季四月壬寅日,汉成帝下诏,将王商的丞相印信与绶带收缴。王商被革去职务三天后,患病吐血而亡,谥号为戾侯。而王商的子弟亲属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职位的,全都被调离宫廷调放外郡补官,不许留在给事、宿卫等可以接近皇帝的位置上。主管官员还上奏,要求撤销王商的封地;汉成帝却下诏说:“王商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汉成帝做太子的时候,由莲勺人张禹讲授《论语》,等到即位之后,赐张禹为关内侯,授予诸吏、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同时兼任给事中,负责尚书事务。张禹和王凤一起负责尚书事务,张禹心中不安,多次称病,上书请求辞去职务,想退让躲避王凤。汉成帝没有批准,反倒待他更加优厚。六月丙戌日,汉成帝委任张禹为丞相,将他封为安昌侯。

庚戌日,楚孝王刘嚣去世。

当初,汉武帝开通西域,罽宾国自觉地处偏远,汉兵无法抵达,所以只有罽宾一国没有归顺汉朝,还数次劫杀汉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汉朝使者文忠和容屈国王的儿子阴末赴一起商量谋划进攻并杀死罽宾王,并立阴末赴为罽宾王。后来,军候赵德到罽宾国出使,与阴末赴发生矛盾,阴末赴用铁链将赵德锁起来,又屠杀汉副使以下七十多人,之后派使者到长安上书谢罪。孝元帝因为罽宾远在境外,不能核查此案,就将其使者放逐至县度,断绝和罽宾的往来。

等到汉成帝即位之后,罽宾王又一次派遣使者到长安请罪。汉朝打算派使者护送罽宾使臣,当作答礼。杜钦劝王凤说:“以前罽宾王阴末赴原本是汉朝所立,后来却突然间反叛。世间最大的恩德,莫过于让他获得王位与人民;而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拘禁屠杀使者。阴末赴之所以不报恩,也不害怕征讨,是因为自知距离汉朝遥远,汉兵难以到达。他有求于汉朝的时候,就言辞谦恭;无求的时候,就骄横傲慢,一直不能令他们降服。汉朝之所以交往厚待四周蛮夷,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因为疆土相邻,他们容易入境劫掠。如今县度的险阻,罽宾军队难以越过;就算他们仰慕归顺,对整个西域的安定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即使不归附汉朝,也不能威胁到西域各国的安全。以前,罽宾王亲自冲撞汉朝使者,罪恶暴露在西域各国面前,汉朝因此与其断绝来往。现在他们自称悔过来朝,但是所派的人,并非国王的亲属和重要大臣,来朝的人全都是从事商业的卑贱之人,他们的目的是通商,而以进贡为名,所以麻烦使者护送他们至县度,怕是难以与他们的身份相符,受到他们的欺骗。凡是派使者护送客使的,为的是保护他们不受盗匪伤害。自皮山国向南走,要路过四五个不受汉朝管辖的王国,护送的汉军侦察兵和其他士兵有一百多名,入夜后轮班五次敲击刁斗警戒守卫,还是经常遭受劫掠。用驴子背负口粮,需要由沿途各国提供食物,才能满足。有些王国既贫穷又小,不能提供食物;有些王国狡猾不愿供给。使者带着强大的汉朝符节,在山谷之中忍受饥饿,乞讨无门,缺粮一二十天,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会死在旷野不能活着回来。沿途还要经过大头痛山、小头痛山、赤土阪、身热阪。走至这里,会让人浑身发热,面无人色,头痛呕吐,驴畜也全都如此。还有三池盘、石阪道,窄的地方仅有一尺六七寸宽,但是长的地方却达到三十里,山路旁边是陡峭不见底的深谷,马匹和行人相互扶持,用绳索前后牵引,行走二千多里,才能到达县度。牲畜失足坠落,在距离谷底还不到一半距离的时候,就已经粉身碎骨;人坠落,就没法为他收尸体;其艰难险阻与危险,难以尽言。古代圣王把天下分成九州,又制定五服,是务求本国的强大兴盛,而不管境外之事;现在派遣使者,奉天子之命,护送外族商人,动用众多汉朝官员士兵,长途跋涉危险艰难的道路,让所倚赖的汉朝人疲惫不堪,去为无用的外族服务,这并非长久的计策。不过既然使者已经派定,可以护送至皮山国就回来。”于是王凤把杜钦的建议转告汉成帝,被汉成帝采纳。罽宾国实际上是贪图汉朝的赏赐,想与汉朝通商,它的使者几年来汉朝一次。

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春季二月丁未晦日,发生了日食。

三月,赦免天下囚犯。

冬季,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逮捕入狱并处死。

当时,大将军王凤掌控国家大权,汉成帝谦让懦弱,没有实权。汉成帝身旁的大臣,曾经向他推举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说他博学多闻有才。汉成帝召见刘歆,刘歆给他诵读诗赋,汉成帝十分欣赏他,想委任他为中常侍,命左右拿来中常侍的服饰,就在即将要行拜官礼的时候,身边的侍从都说:“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呢。”汉成帝说:“这是小事,何需通知大将军!”身边的人叩头力争,于是汉成帝就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以,此事于是作罢。

王氏子弟全部都是卿、大夫、侍中、诸曹,分别身居要职,满朝廷都是达官显贵。杜钦看到王凤过于专权,告诫他说:“我希望将军采用周公谦恭谨慎的态度,减少穰侯的威势,放弃武安侯的贪婪,不要让范睢之流能够从中挑拨!”王凤不听。

当时,汉成帝没有继承人,身体又常生病。定陶共王刘康前来朝见,太后和汉成帝禀承先帝的遗愿,十分优待他,赐予的赏赐也是其余诸侯王的十倍,对于当年的夺嫡之事,也没有一点怨恨。汉成帝将他留在京师,不让他返回封国,还对他说:“我没有儿子,生命无常,无需避讳,万一有事,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你就长期留在京城,陪伴在我身边吧!”后来,汉成帝病情渐渐好转,于是刘康留住在封国的驻京府邸,早晚进宫服侍汉成帝。汉成帝和他十分亲近,也很看重他。大将军王凤觉得刘康留居在京师十分不方便,恰巧发生日食,王凤就借机说:“发生日食,是阴气过于旺盛的预兆。定陶王虽亲,但是按照制度应该在自己的封国做藩王;现在留在京师服侍天子,是不正常的,因此天现异象发出预警,陛下应该遣送定陶王回到封国!”汉成帝无法违抗王凤,只得同意。刘康辞行,汉成帝与他相对流泪而别。

王章向来刚直敢于直言,虽然他是由王凤推举的,但是并不同意王凤专权,也不亲近依附王凤,他呈递密封奏书说:“发生日食,应该将责任全都归咎于王凤专权,蒙蔽圣上。”汉成帝召见王章,进一步询问。王章回答说:“上天做事,耳聪目明,庇佑善良,惩处罪恶,用祥瑞或者灾异当作效验的预兆。现在因为陛下没有儿子而召见并亲近定陶王,目的是为了传承宗庙,以江山社稷为重,上顺天意,下安民心,这是极为正确的决定与善事,上天应该报以祥瑞,怎么可能招致灾异!灾异的出现,是因为有大臣专权。如今听闻大将军把发生日食归咎于定陶王,主张将他遣送回封国,要是为了让天子在上面被孤立,而让他把持朝政,以此实现私欲,那么他就不是忠臣了。而且发生日食,是阴气抑制阳气,应该归罪于臣下把持大权而压制皇上。现在大小政事全由王凤决定,天子连举一次手的机会都没有,王凤没有从内心自我反省自责,反倒归咎于善良的人,将定陶王送至远方。况且王凤诬蔑欺骗不忠之事,不仅仅这一件。前丞相、乐昌侯王商,原本是先帝的亲属,品行忠厚,很具威望,担任将相,是国家栋梁之臣,他坚持正义,不愿意丧失节操屈从王凤;最后被王凤以闺房隐私之事而致罪遭到罢免,郁郁而终,百姓都很怜惜他。又如,王凤明知他小妾的妹妹张美人已经嫁过人,依理不适宜上配至尊的皇帝,王凤却托言说张美人适合生男孩,把她献入后宫,给小妾的妹妹谋取私利;但是,听说至今张美人也没有怀孕。而且,就算是羌人、胡人,还要将头胎婴儿杀死,以此来洗清女人的肠肚,让未来所生之子有着纯正的血统,更何况是天子,怎么能够亲近已经嫁过人的女子!上述三件全是大事,也是陛下自己亲眼所见,足以知道其他没有看见的。不可以让王凤长时间掌管国事,应该让他退官回家,挑选忠良贤能的人代替他!”

自从因为王凤的弹劾,王商被免去职务,到后来将定陶王送回封国,汉成帝心中一直不平;此时听了王章的话,有所醒悟,想要听取他的建议。汉成帝对王章说:“要不是京兆尹直言,我就听不到关于国家大计的真实情况。何况只有贤能的人才知道贤能的人,还请你试着为我寻找一位可以辅政的人。”王章因此又上密封奏书,推举信都王刘兴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说他忠信正直,又极富谋略。汉成帝自做太子时起,就屡次听闻冯野王的声名,因此想让他取代王凤。王章每次被召见,汉成帝都命身边侍从退出。但是当时太后的堂弟之子、侍中王音偷听二人谈话,了解了王章谈话的全部内容,并告知了王凤。王凤听了十分忧虑害怕。杜钦劝说王凤搬出大将军府,搬回之前的侯府,上疏请求辞去职务退休,措词十分哀伤。太后闻讯,为王凤流下眼泪,不肯吃东西。汉成帝自小就亲近依赖王凤,不忍心革去他的职务,就颁布诏书优待安抚,勉强让他继续任职。于是王凤再次掌管政务。

汉成帝命尚书弹劾王章,说:“王章明明知道冯野王之前因为是诸侯王的舅父,而外放补官,但是却因为私心,违制推荐,想让他在朝中担任官职,以阿谀攀附诸侯;又知道张美人已经入宫服侍皇上,却狂妄地引述羌胡杀子清肠的习俗,这不是应该说的话。”汉成帝将王章交给司法官吏处置。廷尉罗织成大逆不道罪,认为:“将皇帝比成羌胡蛮族,想使皇帝子嗣断绝,背弃天子,私心替定陶王考虑。”王章最后在狱中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合浦。自此,公卿遇到王凤,都侧目而视。

冯野王惶恐不安,于是生病;病假满三个月之后,汉成帝批准他带职养病,他就和妻子返回故乡杜陵就医。大将军王凤暗示御史中丞弹劾他说:“冯野王被皇上恩赐带职养病,反倒私自趁便携带虎符越过郡界回家,犯了奉诏不敬的罪行。”杜钦给王凤上奏记说:“官秩是二千石的官员生了病,被准许带职养病而就此返回家乡的,有前例可以查到;法令中并没有不允许离郡的条款。《传》上说:‘不能确定该不该赏赐的,暂且给予赏赐。’为的是广施恩德,鼓励有功的人;还说:‘不能确定该不该惩罚的,暂且给予赦免。’为的是慎用刑罚,以免出现差错。如今不顾法令与前例,而用不敬的条文治罪,完全违背了‘不能确定该不该惩罚的,暂且给予赦免’的古训。就算认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管辖千里之地,有着军事上的重任,不应该离开辖郡,打算制定新的法律条文当作今后的法令,那么冯野王的罪过,是发生在新的条文制定之前。刑罚与赏赐,关系到国家的重大信誉,不可不谨慎!”王凤不听,居然革去了冯野王的官职。

当时百姓大都觉得王章冤枉进而讽刺朝廷。杜钦为了补救王凤的过失,又一次劝王凤说:“京兆尹王章,被控告的罪状密不外传,就算是京师的人都不知道,何况是远方的人呢!天下人恐怕不清楚王章有罪,而认为他是因直言劝谏被抓捕入狱的。这样的话,就会堵塞进言的道路,有损于宽容贤明的圣德。我认为,应当借王章这件事,命令推荐直言进谏的人,加上现有的郎、从官,也让他们充分表达意见,拓宽朝廷的言路,让四方知道,使天下都知道主上圣明,不会因为直言而处罚臣下。要是能这样的话,那么流言就会解除,疑惑之心也会随之明白。”王凤把杜钦的建议转告汉成帝,并施行了他的提议。

这一年,任命陈留太守薛宣担任左冯翊。薛宣担任郡长官,无论他到哪里都有政绩。薛宣的儿子薛惠为彭城令,薛宣曾经途经彭城,他心中知道儿子没有才能,于是不询问他行政方面的事。有人问薛宣说:“你为什么不教导、告诫儿子作为官吏的职责呢?”薛宣笑着说:“为吏之道,以法令为师,可以向法令学习然后才能学会;至于能不能胜任,自有天分,如何能够学呢?”众人传扬赞颂他的这番话,觉得他的看法很有道理。

二年(戊戌,公元前23年)

春季三月,大赦天下。

御史大夫张忠去世。

夏季四月丁卯日,委任侍中、太仆王音担任御史大夫。王氏家族的势力越来越盛,郡与封国的太守、国相以及州刺史全都出自王氏门下。五侯的弟弟们争相追求奢华,行贿珠宝,自四面八方涌来。五侯全都聪慧并通达人事,喜欢结交士人,供养贤才,不惜用全部钱财施予,相互攀比,并以此为荣。宾客盈门,竞相替王氏家族宣传美名。刘向对陈汤说:“现在灾异这么严重,而外戚权势越来越盛,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危害到刘氏的江山。我有幸作为刘姓皇族的支属,几代人承蒙汉朝的厚恩,作为宗室遗老,先后服侍过三位天子。皇上因为我是先帝老臣,每次觐见,总是优礼待我。我要是不说,还有谁应当说呢!”因此上密封奏书,极力劝谏汉成帝说:“我听闻,为人君的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的,但是却常常出现危机;没有不希望国家长存的,但是却常常亡国。这是因为君王失去了驾驭臣下的手段。大臣掌控权柄,主持朝政,没有不威胁到君王的。所以《书经》说:‘臣子作威作福,就会危害君王的家族,给国家招致凶险。’孔子说:‘皇家不能支配俸禄,政事全由大夫主持。’这是危亡的先兆啊!现在王氏一姓,搭乘有着红色车轮的华车的,就有二十三人,身佩青色、紫色绶带,帽子上有貂尾与绣蝉的,充斥朝廷,如同鱼鳞一般排列左右。大将军总领国事,操控权柄,五侯骄傲奢侈,超过制度的限定,一同作威作福,随意攻击诛杀大臣,品行污浊,但是还声称是为国效劳,心怀私欲,反而假托为公,依仗太后的尊位,凭借和皇帝的甥舅之亲,树立自己的威势。尚书、九卿、州牧、郡守全都出自王氏门下,掌管着国家中枢机要部门,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赞扬他们的,就得以拜官高升;违逆反对他们的,就遭到诛杀伤害。游说者为他们造声势,掌权者替他们说话,排斥宗室,导致刘氏皇族被孤立、削弱,对于皇族中有智慧才能的人,刻意诋毁而决不让他们获得提升,让他们与宗室的责任远远隔绝,不让他们在朝廷及宫中担任官职,害怕他们与自己分权。数次提及昭帝时期发生的燕王、盖主之乱,让天子对宗室产生怀疑,但是却避讳吕氏、霍光等外戚专权之事,始终不肯提及。心里如管叔、蔡叔那样,谋反的企图已经萌芽,表面上却借用周公的言论。王氏兄弟占据重要位置,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从上古到秦汉,外戚越分尊贵都没有如同王氏这么严重的。物忌过盛,过盛就一定会有非常的变故预先显现,成为预示其人即将衰微的先兆。孝昭帝时,泰山上突然有大石矗立,上林苑枯倒的柳树重新复活,紧接着昭帝驾崩,宣帝即位。现在王氏位于济南的先祖坟墓,木桩生出枝叶,枝叶繁茂上出屋顶,根扎地下,这种异象,就算是大石立起,枯柳复活,也没有比这更加明显的。依照事物的规律,两大势无法共存,王氏和刘氏也无法并立,假如王氏家族有泰山那般稳固,那么皇上就有着累卵那样的危险。陛下作为刘氏子孙,有守持宗庙的责任,而让国统转移至外戚手中,反而让刘姓皇族降为卑微的皂隶,就算陛下不为自身考虑,又怎么对得起宗庙?妇人本就应该亲近夫家而疏远母家,现在的状况,也并非皇太后的福气。孝宣皇帝没有将权柄交给舅父平昌侯,为的是保护他。因此,聪明的人,造福于幸福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消灾在灾祸还未发生之前,陛下应该公开颁布诏书,作出有德于祖宗天下的决定,引进并任用宗室为左右辅臣,亲近信任他们,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罢黜远离外戚,不将国家的权柄授予他们,将他们的官职全部罢免,让他们返回府邸,以仿效先帝的做法,厚待外戚,保全他们的宗族,这才真正是太后的想法,外戚的福分。王氏可以永存,继承爵位及俸禄;刘氏江山可以长久安定,不失国家社稷,这正是褒奖和睦内外亲属,让刘氏皇统子子孙孙绵延不断的办法。要是不实行这个策略,战国初期田氏篡齐的事件就会再次出现在今世,晋国六卿专权之事一定会崛起于汉朝,给后世子孙带来祸患,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还望陛下留意三思。”奏章呈上后,汉成帝召见刘向,为刘向的心意叹息悲伤,他对刘向说:“你暂时无需再说了,我会考虑的!”但是最后还是没能采纳刘向的建议。

秋季,关东洪水泛滥。

八月甲申日,定陶共王刘康去世。

这一年,将信都王刘兴改封为中山王。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