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圉单阏(公元547年),一年。
高祖武皇帝十六
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
春季正月朔日,发生了日偏食,没有被完全遮挡的太阳像钩一样。
壬寅日,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亡故。梁武帝将湘东王萧绎任命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萧续一向十分贪婪,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一封信给中录事参军谢宣融,将一千多件金银器皿献出来。梁武帝这才知道萧续是这么富有,便向谢宣融询问说:“庐陵威王萧续只有这些金银财物吗?”谢宣融回答说:“这些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多了,如何还能更多呢!大王的过失就好比日食和月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他要让陛下知道这一切,因此最终没有加以隐瞒。”梁武帝心中的疙瘩这才得以解开。
起初,湘东王萧绎的职务是荆州刺史,他犯了一些小错误,萧续取代他后,就向朝廷汇报萧绎的过错,从那时开始,这两位藩王就互相不通书信,彼此断绝往来了。萧绎得知萧续去世,进门后兴奋得跳了起来,甚至鞋都被弄破了。
丙午日,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亡故。高欢为人深沉谨密,整天都表现得十分庄严,谁都无法猜测到他内心在想什么,在把握时机和权变方面,他可以做到变化如神。在管理、统率军队方面,又可以做到法令严格。他听取和决断事情,可以做到明察秋毫,不被任何人冒犯和欺骗。对人才的选拔以及对官员的提升任用,都只注重其才能,如果有能力承担任命,不问其门望出身。那些徒有虚名却缺少实际能力的,都不予任用。高欢向来喜欢节俭朴素,使用的刀、剑、马鞍和缰绳都不用金银玉等物装饰。他年轻时酒量很大,自从担当大任开始,饮酒便不多于三杯。他能识别人才,喜欢贤士,对有功勋的人和老部下都尽力保护。每次将敌国那些为本国尽忠尽节的大臣俘获后,大多不施加处罚。正因如此,文武百官都甘心为他效力。长子高澄对高欢去世的消息加以保密,没有发丧,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
侯景想到自己同高家不合,心中忧虑不安。辛亥日,侯景占据河南反叛东魏,向西魏归顺,颍州刺史司马世云率领全城民众响应他。侯景诱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和广州刺史怀朔人暴显等人。他派出军士二百人,用战车将剑、戟等兵器装载着在黄昏时分进入西兖州,想偷袭并攻占这个州。西兖州刺史邢子才有所发觉,乘其不备将侯景派出的二百人全部捕获。于是邢子才将檄文散发到东方的各个州,这些州分别做好防备,因此侯景没能攻取这些地方。
众将都把侯景反叛的原因归结到崔暹身上,高澄没有办法,想要把崔暹杀掉,以此向侯景表示歉意。陈元康向高澄进谏说:“如今虽然天下尚未太平,然而法纪已经确定。如果由于几个将领叛乱,为了让他们高兴,便将无辜之人枉杀,毁坏刑典,就不止辜负了上苍神灵,又用什么来对黎民百姓加以安抚呢!从前汉朝晁错的事情值得引以为鉴,希望您慎重处理这件事。”高澄这才打消了杀崔暹的念头。高澄下令让司空韩轨督率各路军队讨伐侯景。
辛酉日,梁武帝来到南郊祭天,实行大赦。甲子日,前往明堂祭祀。
二月,西魏颁布诏令:“从今天起,所有本应受到宫刑处罚的人,只把犯罪的人收为官奴,停止施刑。”
西魏将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任命为司空,将侯景任命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日,侯景又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到梁朝来,呈递表章说:“我和高澄之间不合,请批准我率领函谷关以东,瑕丘以西,豫州、广州、郢州、荆州、襄州、兖州、南兖州、济州、东豫州、洛州、阳州、北荆州、北扬州等十三个州前来归顺,而青州、徐州这几个州,只需我写封信过去就能前来归顺。况且黄河的南面,都在臣的管辖范围内,这些事易如反掌。一旦平定了齐、宋地区,随后就能够慢慢攻下燕、赵等地区了。”梁武帝将众臣召集到朝中商议此事。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认为:“近年以来,我国和魏国友好交往,边境一带安定无事,现在如果要收留他们叛逆的大臣,我们私下都觉得不太合适。”梁武帝回答说:“虽然是这样,但若是得到了侯景,就可以得到塞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怎么可以胶柱鼓瑟不懂得变通呢。”
这一年,正月乙卯日,梁武帝在梦中见到中原地区的牧守们全都献地归顺,朝廷欢庆。早上起来,梁武帝见到中书舍人朱异,便把梦里的事对他讲了一遍,并说:“我不经常做梦,要是做梦了,梦中的事就一定会应验。”朱异说:“这象征着天下即将统一。”等到丁和前来对梁武帝说,侯景已经制订计划,要在正月乙卯日这天行动,梁武帝就更加确信这个梦代表着天神的意志。可是他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曾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国家就好比金瓯,没有一点伤缺之处,如今忽然要接收侯景送来的领土,这难道是合乎事理的吗?如果因此而引发混乱,后悔又怎会来得及呢?”朱异猜到了梁武帝的想法,便向梁武帝进言说:“陛下无比圣明,君临天下,南北方的人都对您仰慕、归心,只是因为没有事奉您的机会,因此他们一直未能实现心意。如今,侯景分割出魏的一半的土地向您归附,如果不是天意对他的心加以引导,人们又支持他的谋略,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要是拒绝侯景,不予收留,恐怕就会将随后打算前来归降的人的希望堵绝。这些真的是很容易见到的,希望陛下不要怀疑。”梁武帝听后,才做出接纳侯景的决定。
壬午日,梁武帝将侯景任命为大将军,封河南王,又任命他为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及大行台,并且授权他可以像后汉的邓禹一样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善于通过对天象变化的观察预测吉凶,他曾经在侯景投靠梁朝之前对人说:“再过几年国内会发生兵戈之乱。”等他得知梁武帝已将侯景接纳,就说:“这就是祸乱的原因了。”
丁亥日,梁武帝来到藉田耕种。
三月庚子日,梁武帝来到同泰寺,舍身出家,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样。
甲辰日,梁武帝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统领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率领三万军队靠近悬瓠,运输粮草以接应侯景。
西魏实行大赦。
东魏高澄忧虑各州会有变故发生,便亲自外出到各地巡视,对下属加以安抚。他让段韶留在晋阳守卫,并将军事重任托付于他;又将丞相功曹赵彦深任命为大行台都官郎中。并让陈元康把事先在几十张纸上写好,用丞相高欢的名义发布命令,把命令交到段韶和赵彦深手中,让他们在自己走后依照顺序一一执行。临出发的时候,高澄将赵彦深的手握住,边哭边对他说:“我把自己的母亲和弟弟都托付给你,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意!”夏季四月壬申日,高澄前往邺城朝见。东魏孝静帝为他设宴,高澄在席间起舞,有识之士觉得高澄得不到善终。
丙子日,梁朝众官员捐钱给佛门替梁武帝赎身。丁亥日,梁武帝返回皇宫,实行大赦,将年号改为太清,就像大通年间那次一样。
甲午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係前往梁朝出使。李係是李绘的弟弟。
五月丁酉朔日,东魏实行大赦。
戊戌日,东魏将襄城王元旭任命为太尉。
东魏高澄命令武卫将军元柱等人率领军队数万人日夜兼程攻打侯景,在颍川北面遭遇侯景,元柱等被打得大败。侯景由于羊鸦仁等人的兵马尚未到达,于是便退至颍川驻守。
甲辰日,东魏将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任命为太师,将录尚书事孙腾任命为太傅,将汾州刺史贺拔仁任命为太保,将司徒高隆之任命为录尚书事,将司空韩轨任命为司徒,将青州刺史尉景任命为大司马,将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任命为司空,将仆射高洋任命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将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将高阳王元斌任命为右仆射。戊午日,尉景亡故。
韩轨等人率领军队在颍川包围了侯景。侯景见到这种形势,惊慌恐惧,于是割让东荆州、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座城给西魏,以此向西魏行贿,从而获得支援。西魏尚书左仆射于谨说:“侯景从少年开始就习武练兵,生性奸诈,不易测知,还不如用高官厚禄加封他,观察他的变化再说,先不要派军队去援救他。”荆州刺史王思政却觉得:“如果不把握时机进取,等到后悔便来不及了。”于是便派荆州步兵和骑兵万余人经鲁阳关向阳翟行进。西魏丞相宇文泰得知后,便将侯景任命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并命令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领军队一万人赶往颍川为侯景解围。
侯景担心梁武帝就他向西魏求援一事责怪他,便派中兵参军柳昕送了一封信给梁武帝,上面写道:“陛下您派出的军队还没有来到,然而我这里生死攸关,属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于是向关中求助,以便把自己从面临的危机中解救出来。我既然无法安处于高澄之下,又怎么可能被宇文泰所容?但是手被毒蛇螫咬到而连手腕都除去,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本来是想着为国,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责怪!我从关中得到帮助,因此不能立即反叛他们,如今我用四个州的地方作为引敌人上钩的诱饵,已经让宇文泰派出军队来到颍川,帮助我在这里守卫。自豫州以东直到齐海以西一带,都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我的这些此刻实际拥有的土地,都属于梁朝,悬瓠、项城、徐州、南兖这几个地方,只需要派人前往接管便可以。希望陛下您尽快向边境颁布命令,让他们分别安置重兵,和我呼应,相互之间不要有差错发生!”梁武帝答复说:“大夫从国境离开,可以有权自作主张,何况你开创奇谋,即将建立大业,理当以事情的发展为依据行事,随机应变。你一片忠心,心中挂念朝廷,为什么要解释这么多呢?”
西魏将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任命为大司马。
六月戊辰日,西魏将鄱阳王元范任命为征北将军,下令让他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去攻打穰城。
东魏的韩轨等人将颍川包围,得到西魏的李弼、赵贵等人就要领兵到来的消息,乙巳日,带领军队返回邺城。侯景想要趁机将李弼和赵贵二人擒获,抢夺他们的人马,赵贵开始怀疑侯景,不到颍川同侯景相会。赵贵打算把侯景诱入军营而借机将他拘捕,李弼制止了这样的做法。此时,羊鸦仁命令长史邓鸿率领军队抵达汝水,李弼于是带领军队返回了长安。王思政领兵将颍川占据。侯景谎称要攻占州郡,率领军队从颍川出发,屯扎在悬瓠。
侯景再次向西魏请求救兵。丞相宇文泰命令同轨郡防主韦法保和都督贺兰愿德等人领兵前往救助。大行台左丞蓝田人王悦向宇文泰进言说:“侯景和高欢之间,最初互为亲密的乡党,最后却变成了君臣,侯景身为上将,在朝廷权力极大。而今高欢刚刚去世,侯景便很快发动叛乱,这是因为他有很大的图谋,终不甘心居于人下。况且他可以对高氏背信弃义,又如何会为本朝尽忠尽节呢?如今您让他的势力扩大,派军队去支援他,我私下担心这样会遭到后人的耻笑。”宇文泰便派人去侯景处召他入朝。
侯景暗中谋划反叛西魏,但没能实现计划,便对韦法保等人加以优抚,希望这些人替自己效力,表面上表现得很亲密。侯景每每在各个军队之间来往,只带极少的侍从,对于西魏军中的每个有名望的将领,他都亲自前往拜访。同轨防长史裴宽对韦法保说:“侯景这个人十分奸诈狡猾,一定不会接受宇文丞相之召入关,他必然会通过您向朝廷说情,恐怕这个人不能相信。如果埋伏兵士将他斩杀,也能成就一时的功劳啊。要是你不这么做,我们就应该对他严加防备,不能轻易相信他的欺骗和引诱,以致让自己将来悔恨。”韦法保对裴宽的话非常赞同,不敢将侯景杀掉,只是加强了自己的防卫。后来,他找借口返回到自己的镇所。王思政也认为侯景对他有所欺骗,就秘密召回贺兰愿德等人,对各路军队分别部署,将侯景所管辖的七个州、十二个镇占领。侯景果然推辞不愿入朝,他给宇文泰送去一封信说:“我对于同高澄并行感到耻辱,又如何能与大弟您比肩呢!”宇文泰于是命令行台郎中赵士宪召回之前派去的支援侯景的各路军队。于是,侯景便决心向梁朝投降。西魏将领任约带领所属将士一千多人归降了侯景。
西魏丞相宇文泰收回了从前授予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全部授给王思政,王思政一概推辞不受。宇文泰频繁地让人对王思政劝勉晓谕,让他就任,最终,王思政接受的只有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一项职务。
高澄即将到晋阳去,便将他的弟弟高洋任命为京畿大都督,让他留在邺城守卫,并派黄门侍郎高德政协助他。高德政是高颢之子。丁丑日,高澄返回晋阳,才开始为高欢发丧。
秋季七月,西魏长乐武烈公若干惠亡故。
丁酉日,东魏孝静帝为丞相高欢举行仪式表示哀悼,所穿为缌缞丧服。丧礼以汉代霍光去世时的规格为参照进行,将高欢追封为相国、齐王,并备九锡的特殊礼节。戊戌日,东魏孝静帝将高澄任命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高澄向孝静帝上奏,要求将封给他的爵位辞去。壬寅日,孝静帝诏令太原公高洋摄理军国事务,并派宦官对高澄敦促劝谕,让他上任。
庚申日,羊鸦仁来到悬瓠城中。甲子日,梁武帝诏令将悬瓠改为豫州,将寿春改为南豫州,将合肥改为合州。将羊鸦仁任命为司、豫二州刺史,在悬瓠镇守;将西阳太守羊思达任命为殷州刺史,在项城镇守。
八月乙丑日,梁武帝下诏派大军出发征讨东魏。他命令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各自督率诸将攻打东魏。萧渊明是萧懿之子。萧会理是萧续之子。开始的时候,梁武帝希望鄱阳王萧范出任元帅,朱异当时正在外休假,听说梁武帝想让萧范出任元帅,急忙入朝向梁武帝进谏说:“虽然鄱阳王堪称英雄豪杰,举世无双,许多人竭力为他效劳,然而他对所到的地方非常残暴,并非爱惜百姓之人。况且陛下您从前登上北顾亭向远方眺望时曾说长江西边一带有反叛之气,骨肉之亲为祸首,因此由谁挂帅应该特别仔细地选择。”梁武帝不语,又问:“萧会理如何呢?”朱异回答说:“陛下选的人是正确的。”萧会理胆小懦弱而又谋略不足,他所乘坐的抬轿,造成木板屋的形状,外面用牛皮蒙着。梁武帝得知后,很不高兴。贞阳侯萧渊明此时正在寿阳镇守,他多次向梁武帝请求率领军队作战,梁武帝批准了。而萧会理凭借自己是皇帝的孙子,又身为都督,从萧渊明以下所有人,一概不予理睬。萧渊明便与各位将领一起向朱异秘密报告了这件事,朱异派人追回了萧会理,就将萧渊明任命为都督。
辛未日,东魏高澄来到邺城朝拜孝静帝,坚决将大丞相的职务辞去。东魏孝静帝下诏命令他依然担任大将军职务,其他职务还按照从前的任命不变。
甲申日,东魏在漳水之西先虚葬了齐献武王高欢,又秘密地在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旁边挖了一个墓穴,把齐献武王的灵柩放到里面,然后杀掉了所有的工匠。后来在北齐灭亡时,一位工匠的儿子知道了安葬的地方,将石板撬开,从墓穴中取出黄金后逃跑了。
戊子日,武州刺史萧弄璋领兵进攻东魏的碛泉、吕梁两座城堡,将其攻克。
有人对东魏大将军高澄说:“侯景有北归的打算。”此时刚好侯景的将领蔡道遵返回了东魏,说:“侯景有悔过之意。”侯景的母亲及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居住,高澄于是给侯景写信,说他一家人全都安然无恙,如果他愿意返回东魏,便许诺让他终身担任豫州刺史职务,并将他的宠妻爱子还给他,对于他手下所有文武官员,更加不予追究。侯景命令手下人王伟回信给高澄说:“如今,我已经统率梁和西魏的兵马,举旗北伐,兵卒们有着高昂的士气,收复中原地区,我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攻取,怎么可以劳烦您恩赐给我呢!昔日王陵向刘邦归附,母亲被项羽逮捕,可他依旧不肯回去,刘邦的父亲遭到项羽的囚禁,项羽威胁要将其父杀掉,刘邦却坦然地让项羽把煮他父亲的肉汤给他喝,父母尚且是这样,更不用说妻子儿女了,那就更不在意了!如果将我的母亲、妻子和孩子杀掉能让你得到好处,我想阻止也是阻止不了的,如果将他们杀掉对我没有任何损害,那么您将他们杀了也是徒劳的,反正我的家室全在您的控制中,怎样处置,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戊子日,梁武帝下诏将侯景任命为录行台尚书事。
东魏孝静帝有俊美的容貌和仪表,臂力超乎常人,能用胳膊夹住石狮子飞身越过宫墙,箭无虚发。他喜欢文学,行为举止从容稳重,性情优雅。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具备了北魏孝文帝的风范,因此大将军高澄对他十分警惕。
起初,献武王高欢恨自己蒙受了驱逐君主的丑名,因此侍奉孝静帝时的礼节十分恭敬,事情不论大小都一定向孝静帝报告,听从旨意施行。每次在宴席上侍奉,他都俯下身子为皇帝祝寿。孝静帝举行法会,坐着銮驾去进香时,他用手拿着香炉,徒步在后面跟随,鞠躬屏住气息,观察皇帝的眼色行事,所以他的下属在侍奉孝静帝时也无人敢态度不恭。
等到高澄执掌国家政权,日益傲慢自大,他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暗中观察皇帝的举动,孝静帝所做之事无论大小都在崔季舒掌握中。高澄给崔季舒写信说:“那庸人和从前相比如何了?他庸笨的程度与以前比起来有没有稍好一点?应当细心检查、核对。”孝静帝曾经到邺城东边围猎,骑马逐兽像飞一样,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跟随在孝静帝马后高声呼喊说:“皇上不要让马跑得太快,会受到大将军责怪的!”高澄曾陪同孝静帝饮酒,他把大酒杯举起来向孝静帝劝酒说:“臣高澄劝陛下喝酒。”孝静帝很气愤,对高澄说:“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国家不灭亡,朕要这一生还能做什么?”高澄生气地说:“说什么朕,朕,是长狗脚的朕!”又让崔季舒对孝静帝打了三拳,然后奋衣而出。第二天,高澄派崔季舒进宫对孝静帝加以安抚。孝静帝也表达了歉意,并且将一百匹绢赏赐给崔季舒。
孝静帝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便通过吟咏谢灵运的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怀:“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颍川人荀济明白孝静帝是怎么想的,于是同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及济北王元徽等人共同谋划将高澄诛杀。元大器是元鸷之子。孝静帝降旨假意询问荀济说:“您打算在什么时候开讲?”于是便以要在皇宫里修一座土山为借口,挖了一条与城北相通的地道。在地道挖到千秋门的时候,守门的士兵觉察地下有响动,于是向高澄报告了这一情况。高澄带领兵士来到宫里,与孝静帝相见,并不叩拜就坐下来,问道:“陛下为什么要图谋反叛?我们父子有使国家保存的功绩,有哪里对不起陛下呢?这必然是您左右的侍卫和众嫔妃搞的鬼。”便要将胡夫人和李嫔杀掉。孝静帝表情严肃地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过臣子反叛君王,未曾听说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想要造反,为什么还要指责我呢!我杀掉你就会使江山社稷安定,不杀就会使国家很快灭亡。我都没有时间爱惜自己,更不用说这些嫔妃了!要是你一定要造反弑君,是缓是急都取决于你自己!”高澄于是离开坐床给孝静帝叩头,痛哭着向孝静帝谢罪。于是二人痛饮,直至深夜高澄才从宫中离开。过了三天,高澄便在含章堂幽禁了孝静帝。壬辰日,在街市上把荀济等人用大锅煮了。
起初,荀济年少时在江东居住,他具有渊博的学识,擅写文章。与梁武帝是布衣故交,他知道梁武帝志向远大,但内心却不服气他,时常对别人说:“要是他真的反叛篡位,我也会起兵,在盾鼻上磨墨写声讨他的檄文。”梁武帝感到十分不平。等到梁武帝即位,有人向他推举荀济,梁武帝说:“这个人尽管很有才能,但做事经常违背习俗,喜欢唱反调,不可加以任用。”荀济给梁武帝上书对他崇信佛法从而大兴土木,为修建寺塔而耗费大量钱财一事加以劝谏,梁武帝很生气,要聚集朝臣将荀济杀掉。朱异秘密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荀济,荀济于是逃到了东魏。高澄在担任中书监时,打算任命荀济为侍读,高欢说:“我对荀济很喜欢,希望他得以保全,所以才不任用他。荀济如果到皇宫中任职,必然失败。”高澄极力请求,高欢才同意。等到荀济和一些人密谋将高澄杀掉的事情败露后,侍中杨遵彦问荀济说:“你已到了衰暮的年纪,何必再这么做呢?”荀济回答说:“虽然是这样,然而壮气仍存!”于是杨遵彦便在狱辞中这样写:“荀济为自己年纪衰老而伤感,觉得还没有建立功名,于是便打算挟持天子,诛杀权臣。”高澄打算宽恕荀济,免除他的死罪,亲自问他说:“荀公为什么谋反?”荀济回答说:“我接受皇帝的诏令去诛杀高澄,怎么能说是谋反呢!”相关部门认为荀济年迈多病,就把他用小车载着来到东市,连人带车一起烧掉。
高澄疑心谘议温子昇对元瑾等人的阴谋早已知晓,当时他正在撰写《献武王碑》,等他写完就把他关到晋阳监狱里,不给他吃饭,实在饿了,就以自己穿的破短袄为食,最终死去。高澄派人把他的尸体扔到路旁,又没收其家口到官府充当奴婢,太尉长史宋遊道将他收葬。高澄对宋遊道说:“我近日给京师的各位达官贵人写信,对朝廷中的一些人有所谈论,认为你与朋党疏远,将会为你招来祸灾。如今才了解你是重视老交情、推崇气节、有义气的人,天底下那些为你担心的人,是因为不明白我的心意啊!”九月辛丑日,高澄返回晋阳。
梁武帝下令让萧渊明筑堰于寒山一带以挡住泗水淹灌彭城,等到攻占了彭城,便进军同侯景形成掎角之势攻打敌人。癸卯日,萧渊明将军队驻扎在寒山,他在与彭城相距十八里的地方筑堰截流。侍中羊侃负责对建堰坝进行监督,只用二十天便建好。东魏徐州刺史太原人王则在城四周坚守。羊侃劝说萧渊明趁水势进攻彭城,萧渊明并未听从。众将领和萧渊明共同商讨军机要务,萧渊明不能加以决断,只是说:“到时再根据情况应对。”
冬季十一月,西魏丞相宇文泰随从西魏文帝前往岐阳狩猎。
东魏大将军高澄命令大都督高岳前往彭城援救,并想把金门郡公潘乐任命为高岳的副手。陈元康对高澄说:“潘乐反应迟缓,不能做到随机应变,无法与慕容绍宗相比,何况也是先王高欢命令慕容绍宗对抗侯景的。您只需真诚地对待慕容绍宗,便无须担忧侯景。”当时慕容绍宗正在外地,高澄打算召见他,却又担心他受到惊吓感到疑心从而反叛。陈元康对高澄说:“慕容绍宗知道我陈元康受您特别的照顾,最近他又派人来向我馈赠黄金,我为了让他安心,便收下了这些黄金,并在给他的回信中表示要厚谢他,因此可以保证他不会有异心。”乙酉日,东魏将慕容绍宗任命为东南道行台,让他同高岳、潘乐一起前往彭城援救。起初,侯景得知韩轨要来的消息,便说:“这个吃猪肠子的小子能成什么事!”当侯景听说要来的是高岳,又说:“兵士较为精锐,然而领兵的人很普通。”诸将没有不受到侯景蔑视的。但是,当侯景听说要来的是慕容绍宗时,便敲打马鞍,露出惧怕的神情,说:“是谁告诉高澄这个鲜卑小子要派慕容绍宗来呢!若是这样,高王就必然没有去世!”
高澄将廷尉卿杜弼任命为军司,代行行台左丞职责,即将出发时,高澄向他询问政事要点和应当加以警惕的,并让他写下一两条。杜弼请求为高澄口述,他说:“天下重大的事务,没有超过赏罚的。对一人奖赏而让天下所有人高兴,对一人惩罚而使天下所有人害怕,如果这两点能做到,自然就会得到完美的结果。”高澄很高兴,说:“说的话虽然不多,却体现出非常重要的道理。”
慕容绍宗统率十万军队将橐驼岘占据。羊侃劝说贞阳侯萧渊明趁慕容绍宗远路而来,人困马乏的机会去攻打他,萧渊明并不听从。第二天,羊侃又劝说萧渊明出战,萧渊明仍不听从,于是羊侃率领其部下离开萧渊明来到新修好的堰坝上屯驻。
丙午日,慕容绍宗领兵来到城下,他带领步兵及骑兵一万人进攻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射出的箭像雨点一样。萧渊明喝醉了酒,无法起床,他下令让将领们前去援救郭凤,然而无人敢于出战。北兖州刺史胡贵孙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我们这些人率领军队来到此处,为的是什么,如今与敌人遭遇却不应战吗?”赵伯超不能回答。胡贵孙便独自统领自己的队伍同东魏的军队交战,斩杀东魏军队二百人。赵伯超拥有人马数千却不敢前往援救,对自己的部下说:“敌军如此强大,和他们交战必然失败,倒不如保全军队早些返回。”他手下的人都说:“很好!”于是,赵伯超便逃跑返回。
起初,侯景常对梁朝人告诫说:“追杀败走的军队不可以超过二里地。”慕容绍宗即将出战,他觉得梁朝士兵轻巧却又强悍,担心自己的军队不是他们的对手,便将手下的将士们召来,告诉他们说:“我假装战败撤退,诱使吴儿向前来追,你们从背后对他们发动进攻。”交战的时候,东魏的兵众果然战败退走,然而梁朝军队并未听从侯景的话,凭借胜利深入追击。东魏的将士都按照慕容绍宗的话去做,争相从背后攻击梁朝军队,梁朝军队被打败,贞阳侯萧渊明和胡贵孙、赵伯超等人都被东魏生擒,数万士兵伤亡失散。羊侃将阵势摆开,缓缓撤退。
梁武帝正午睡,宦官张僧胤报告说朱异有事情启奏,梁武帝感到惊恐,急忙起床,登上车来到了文德殿的殿堂上。朱异上奏说:“韩山的战况不利。”梁武帝听了,精神恍惚,差点从坐床上摔倒。张僧胤扶着他坐下,于是梁武帝感慨地说:“我难道也要像晋朝那样被夷狄夺去江山吗?”
郭凤退至潼州驻守,慕容绍宗进兵将他包围。十二月甲子朔日,郭凤放弃城池逃跑。
东魏使军司杜弼写好檄文送到梁朝,檄文中说:“皇家将天下统一,光辉可配上苍,仅余你们吴、越一带仍然违命顽抗,不遵从圣教。我国圣上有停止兵戈的打算,大丞相也已减少了征讨命令的下达,于是我们将全部南方俘虏放还,作为我朝希望与你们和睦相处态度的表示。虽然这样的好建议,首先是由我们想到的,然而休战养民,你们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侯景这小子个人胡乱猜忌,有了二心,于远方的关、陇地区托身,依附奸伪之朝,关中叛逆的头目和他确立了君臣名分,伪丞相宇文泰与他结为了兄弟,怎么能说他们不曾给他恩惠,然而侯景终于还是成了叛逆小人,很快又有另外的图谋,亲手把战端挑起。此人好斗且残暴,恶贯满盈,没有寄托的地方,又选择金陵作为逃亡之处,寄身江南,通过甜言蜜语及谦恭的礼节,希望在梁朝找到安身的地方,他的那些诡诈浮夸的言语,其用意是不难明白的。而伪朝的众多官员全部幸灾乐祸,将大义忘却,主子在上荒淫,臣子在下隐瞒真相,与奸恶之徒相勾结,与邻好的交情断绝,征调士兵保境,纵容盗贼侵国。事物没有定向,事情并无定势,有的国君因为追逐利益受到伤害,有的国君则由于贪图小利而酿成大的损失。因此吴国入侵齐国,导致越王句践领兵乘虚而入,消灭了吴国,赵国收下韩国的土地,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因而衰微。更不用说你们驱赶疲惫的民众,入侵我国的徐州,修建堡垒,截断河流,阻隔水运而求取一时的好处,怎会不遭到惨败的结局呢?所以,那些击鼓挥旗的将领,那些英勇无比的兵卒,出征时都带着愤怒的表情,仿佛是去为自己报私仇。你们的营垒一个个紧挨着,有众多的兵马,依山傍水,具备优越的地势,把像螳螂前臂一样的斧头举起来,将像蜣螂虫一样的甲衣披在身上,在车辙上站着等车轮压来,在柴禾堆上坐着等待被火烧。等到双方军队刚刚开始接触,战场的烟尘已然连成一片,便纷纷将戟戈丢弃,土崩瓦解,竞相往船上逃跑时被砍落在舱内的手指多到能够掬起来,官兵们全都听命受绑,不分同宗还是异姓,一律遭到囚禁,只能默默对视。是非划分明确,强弱有所差别,因为要得到一个人而丢掉一个国家,只看见黄雀却不记得下面有深深的陷阱,这样的事情是智者不去做,仁者不愿为的。当然,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了,然而将来的事情却是可以防止的。侯景原本是个乡野的村夫,刚好遇到风云变幻的时机,于是找到机会位列三卿,食邑达到万户,他如果对自己的身份能认识清楚,早就应当感到满足。然而他总是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最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他这样做怎么能是无所用心的,他的用意是很容易看明白的。但是你们还把兵权交给他,诱导他去做坏事,使他得势而能够施行奸计,趁机把自己的野心变成现实。如今他发现南方势力衰弱,这是天将要使梁朝灭亡的征兆,侯景这老贼恐怕要再次实施他的奸谋了。然而想要把坚强之物推倒却不易成功,而将枯朽之物摧折却容易实现。侯景虽然算不上是孙武、吴起之类的猛将,他统率的也并非燕国、赵国的精锐士兵,然而毕竟战斗经验丰富,对军事很熟悉,既不是脆弱的军队,又不是无力的兵众。他如果要和我朝相抗就会缺乏气势,但是进攻你们却有余力,最终恐怕会出现尾大于身的情况,脚跟比大腿还粗,倔强又不听调遣,狠戾而不易驯服,把他召回朝中,剥夺兵权,他会立刻叛乱,不过只能引发小的事端,如果不召回,虽然他的反叛可能迟一些,却会造成更大的祸患。他必然会同苏峻一样不服从廷尉的捕治而束手待毙,始终不愿为臣,也必然会同黥布占据淮南一样,也想要自己当皇帝。只恐怕会出现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样的灾难。以致江、淮士子,荆、扬人物,在乱箭飞石之下横死,于迷雾湿露之中丧身。你们梁朝的国君,并无操行,却素来轻薄阴险,将射雀鸟当成功劳计算,把摇小船称作勇力,专门计较小事,他已经年迈,头脑也不清醒,把政务搞得十分散乱,百姓离散,礼乐崩坏。加上他对官员的任免悖离原则,废立太子违反次序,违背常情对俗人加以煽动,弄巧设诈令愚人惊服,满怀蛇蝎之毒,却假意事奉佛祖,胸中充满争权的想法,却谎称清净。上有天降灾异以示警告,下有百姓怨谤不止,人人厌苦,户户思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仍然提倡邪异的风俗,对言行轻薄的子孙加以任用,朋党盛行,兵权在外。必定会使亲骨肉之间酿出灾祸,心腹中有人制造事端,强弩向都城射去,长戈向宫殿挥舞。到那时就是像赵武灵王一样去捉雏鸟来吃也是徒劳,无法对脏腑的空虚有所补救,就是像楚成王一样请求吃熊掌后再死仍然无济于事,又如何能令生命延迟片刻。你们朝廷在外面分崩离析,内部溃败不堪的时候已经到了,你们内部正在鹬蚌相争,我们借此机会得利。这会使得我方骏马逐风,精甲映日,众大将列阵,上百万军队云集,如同高山滚石,势如破竹地攻击你们。当使钟山渡江,銮仪进入洛阳,建业城的宫殿中荆棘长满,姑苏城的馆舍里漫游着麋鹿。担心的只是战车所到之处将一切碾压,铁骑跃过的地方践踏群物,从而使杞梓倾折,摧残竹箭。如果你们可以和左思《三都赋》中的东吴王孙和西蜀公子一样,来到我们的军门归顺,服从我们下级官吏的命令,我们就会像秦国将从楚国来的李斯任命为客卿以及晋朝将从吴国来的孙秀加封为骠骑将军那样,立即赐封你们高官厚禄。诸位君子,愿你们认真考虑,自求多福。”然后,梁室祸乱衰败,情形与杜弼所说的一样。
侯景包围攻打谯城,未能攻克,于是退攻城父,将该城攻下。壬申日,侯景派其行台左丞王伟等人前往建康对梁武帝游说:“邺城中的百官们一起谋划,召我与他们共同讨伐高澄,事情被发现,高澄在金墉囚禁了元善见,将元氏家族六十多个人杀死。河北民众心中,都在思念他们的主人,请求从元氏选一人立为主,以符合百姓的愿望,如此,则陛下可以得到兴亡继绝的美名,我侯景也能获得建立功勋的成就。黄河南北的百姓,就会成为圣朝的附属国,那个地区的男女,都成为大梁的奴仆。”梁武帝觉得侯景讲得有道理,乙亥日,颁布诏书将太子舍人元贞封立为咸阳王,还给他一部分军队,让他返回北方成为魏国国主,等到元贞渡过了长江,梁武帝就允许他登上王位,按仅次于皇帝的规格给他配备仪仗和护卫。元贞是元树之子。
萧渊明被押送到邺城,东魏孝静帝来到阊阖门上接收战俘,责备之后就释放了他,尔后将其送到晋阳,大将军高澄对萧渊明非常优待。
慕容绍宗指挥军队袭击侯景,侯景带领辎重数千辆,马匹数千,兵卒四万名,退至涡阳驻守。慕容绍宗带领十万士兵,旌旗、铠甲耀日,敲响战鼓长驱直进。侯景派人问慕容绍宗说:“你们是打算送客人,还是希望一决雌雄?”慕容绍宗回答说:“想与你一决胜负。”于是,他顺着风势将阵势摆开。侯景将营垒关闭,等到风停后才出来。慕容绍宗说:“侯景的诡计很多,喜欢从人的背后发起攻击。”他命人加强守卫,后来确实和他说的一样。侯景下令让战士们披上短小的铠甲,手拿短刀,从后面攻入东魏军队的阵营,只是低下头去看,专门找东魏士兵的小腿和马足砍。于是东魏军队溃败。慕容绍宗坠落马下,仪同三司刘丰生受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侯景生擒。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一同逃到谯城。裨将斛律光和张恃显将失败归咎于他们,慕容绍宗说:“我经历过多次战斗,没有遇到和侯景一样难以对付的敌人。你们试着和他交战吧!”斛律光等人穿戴好铠甲将要出战,慕容绍宗对他们告诫说:“不可渡过涡水。”斛律光和张恃显在涡水北面驻扎军队,斛律光坐在轻骑上用弓箭射侯景。侯景来到涡水边对斛律光说:“你来此为的是求取功勋,我因为怕死从而离开。我和你父亲是朋友,你用箭射我是为了什么?你怎么会明白为什么不可渡涡水到南面来,必然是慕容绍宗告诉你的。”斛律光无言答对。侯景命令他的手下田迁用箭射斛律光的马,箭把马的胸膛都穿透了。斛律光换了另一匹马后躲到树的后面,田迁再次射中了他的马,斛律光就回到军营里。侯景捕获了张恃显,很快又把他放回。斛律光逃回谯城,慕容绍宗说:“如今你们交战究竟怎样?你还归咎于我!”斛律光是斛律金之子。
开府仪同三司段韶在涡水两岸驻军,派人偷偷顺风放火,侯景带着骑兵进入水中,从水里出来向后撤走,草被打湿,火便不能继续燃烧。
西魏岐州长期遭受战乱,刺史郑穆刚刚到任时,百姓只有三千户,郑穆对百姓安抚,让他们安定地生活,过了几年,岐州的人家就达到四万余户,到朝廷考绩时,他在所有州刺史中政绩第一。丞相宇文泰将郑穆提拔为京兆尹。
侯景和东魏的慕容绍宗对峙了数月,侯景的粮食全部吃光,司马世云向慕容绍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