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齐纪四 翻译

昭阳作噩(公元493年),一年。

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

春季正月,南齐任命骠骑大将军王敬则担任司空,任命镇军大将军陈显达担任江州刺史。陈显达总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却担任如此显要的官职,所以,每次升官时,都面带畏惧,神色羞愧,并且告诫他的儿子,不可仗恃自己富贵尊荣而欺辱他人;但是,他的儿子们却常常追求豪华奢侈,陈显达听说之后,非常不高兴。他的儿子陈休尚担任郢府主簿,路过九江,陈显达说:“像麈尾、蝇拂这样的东西都是王家、谢家那样的人家使用的,你不能使用它们。”说完,就把这些东西拿过来,在儿子的面前烧掉了。

当初,武帝在石头城制造了三千辆没有篷帐的车辆,打算从陆路攻取彭城,北魏得知了这一情况。刘昶多次在孝文帝面前泣诉,恳请派他到边疆地带戍守,招收仍然怀念刘宋的百姓,向南齐报仇雪耻。孝文帝在经武殿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南伐的事情,并在淮河、泗水之间贮存了很多喂马的草料。武帝闻知这一信息,任命右卫将军崔慧景担任豫州刺史,防备北魏入侵。

北魏派员外散骑侍郎邢峦等人来访。邢峦是邢颖的孙子。

丙子日,文惠太子萧长懋去世。萧长懋仪态风韵温和,武帝晚年喜欢游乐欢宴,于是,将尚书曹的一部分事务交付给萧长懋处理,萧长懋威望因此著称全国。

太子萧长懋喜好奢侈豪华,为自己修建的殿堂、花园,远远超逾了武帝的宫殿,耗费了数以千万计的钱财,他怕武帝看见,就依傍着殿门,种了一排排修长的竹子;各种服饰、器物,萧长懋大多都过分奢侈。他请求武帝让他在东田修建一个小规模的打猎游玩场所,让东宫的将士们轮流充当修筑工匠,修筑城墙,围住街巷,伸展辽远,非常华丽。武帝尽管性情严厉,到处都有自己的耳目,但是,太子萧长懋的所作所为,却无人敢报告给他。一次,武帝曾偶然路过东田,看见那里的建筑异常壮观华丽,于是大怒,下令抓捕监作主帅。萧长懋听说之后,立刻把他们全部藏匿起来,萧长懋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指责。

萧长懋又派深受自己宠信的徐文景制造皇帝专用的辇车与其他专用物件。武帝曾经亲临东宫,萧长懋来不及将辇车藏起来,徐文景急中生智,就急忙把一尊佛像放在辇车里,武帝也就没有怀疑。徐文景的父亲徐陶仁曾经告诫徐文景说:“我正在打扫墓地,等着为你举办丧事!”他将全家搬走,远远地躲开徐文景。后来,徐文景真的被赐死,徐陶仁并没有为此哭泣。

等到太子萧长懋去世,武帝有一天步行到东宫,看到萧长懋过去的那些奢侈华丽的服饰、玩物,非常愤怒,命令有关部门立刻全都销毁。武帝认为竟陵王萧子良向来与萧长懋关系最好,却没有向自己报告这一情况,所以同时指责了萧子良。

太子萧长懋素来厌恶西昌侯萧鸾,曾经对萧子良说:“我心里非常讨厌这个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应该是他的福分太浅的缘故。”萧子良替萧鸾解释辩白。等到后来萧鸾夺得政权,就将萧长懋的子孙全都杀了。

二月,孝文帝开始在平城城南主持扶犁耕田典礼。

雍州刺史王奂厌恶宁蛮长史刘兴祖,将刘兴祖逮捕入狱,构陷刘兴祖造谣煽动山中蛮族,预谋发动叛乱。武帝命令王奂将刘兴祖押送到建康处理;王奂却在狱中杀死刘兴祖,谎称刘兴祖上吊自尽。武帝大为恼怒,派中书舍人吕文显与直将军曹道刚率领武装的禁卫军五百人前往雍州抓捕王奂。命令镇西司马曹虎从江陵出发,从陆路北上,与吕文显和曹道刚率领的军队在襄阳会师。

王奂的儿子王彪,平素就非常凶残奸诈,连王奂都不能管制。长史殷叡是王奂的女婿,对王奂说:“曹道刚与吕文显来到这里,却不让我们看到皇帝真正的诏书,恐怕会有阴谋诡计,我们正好逮捕他们,然后,再骑马回建康向皇上报告。”王奂听从了殷叡的建议。王彪就派出雍州州府内的士兵一千多人,打开武器库,给每人配备铠甲与兵器,然后走出南堂,分配兵力,紧闭城门死守雍州城。王奂的学生郑羽向王奂叩头,恳请王奂出城迎接朝廷派来的官员,王奂说:“我并没有谋反,打算预先派人回建康向皇上申诉;正是担心遭到曹道刚与吕文显等奸诈小人的欺凌侮辱、任意践踏,所以暂时紧闭城门,自我防守而已。”王彪于是走出城门,同曹虎率领的军队交战,结果被打败,逃回城里。三月乙亥日,司马黄瑶起与宁蛮长史河东人裴叔业在雍州城内发动兵变,攻打王奂,并杀了他,抓住王彪及王彪的弟弟王爽、王弼、殷叡,将他们全部斩首。王彪的哥哥王融、王琛也在建康被处死,只有王琛的弟弟秘书丞王肃逃脱了,投奔北魏。

夏季四月甲午日,武帝立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太子宫内的文武官属全都改为太孙的官属,封太子妃琅邪人王氏为皇太孙太妃,南郡王妃何婧英为皇太孙妃。何婧英是何戢的女儿。

北魏太尉拓跋丕等人恳请孝文帝正式册封皇后,戊戌日,册封冯清为皇后。冯皇后是冯熙的女儿。孝文帝据《白虎通》上说的“君王不可以把妻子的父母当作臣属”,下诏令太师冯熙呈上奏章时不再称臣,进入朝廷不必叩拜,但是冯熙对此坚决辞谢。

光城蛮人首领、征虏将军田益宗率领自己部落四千多户反叛,归降北魏。

五月壬戌日,孝文帝在宣文堂摆下酒席,宴请太武帝以下四代皇帝的子孙,亲自同他们在一起谈年龄,论辈分,用对待家人的礼节对待他们。

甲子日,孝文帝来到金銮殿,接见公卿以下官员,裁断政务上的疑难问题,审查记载囚犯的案卷。孝文帝对司空穆亮说:“从今天开始,以后朝廷上的政务,在中午之前,由你们自己先商量讨论,中午以后,朕同你们一起讨论裁决。”

丙子日,南齐任命宜都王萧铿担任南豫州刺史。在这之前,曾经任命庐陵王萧子卿担任南豫州刺史,萧子卿在前去任所的途中,把自己率领的军队假扮成水军模样取乐,武帝听说之后,大为恼怒,下令将萧子卿的典签斩首,又另派萧铿前往南豫州接替萧子卿。萧子卿返回自己的家里,武帝直到去世,也没有召见他。

襄阳蛮酋长雷婆思等人率领一千多户居民归降北魏,请求迁移到北魏境内居住,北魏将他们安置在沔水以北。

孝文帝以平城气候严寒,夏季六月还下雪,而且时常风沙大作为由,打算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赞同,于是提议大举攻打南齐,想要用这种名义胁迫众人。孝文帝在明堂南厢东边的偏殿斋戒后,命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到《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革命,是顺应天命,顺应民心的。’没有比这更加吉祥的了。”文武官员无人敢发言。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几代积累下来的大业,并且发扬光大,拥有了中原之地,而如今却要征讨还没有臣服的对象,在此时得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变革成功的迹象,恐怕这并不全是吉利的。”孝文帝当即严厉地说:“《繇辞》说:‘大人物实行老虎一样的变革’,你为什么说这不吉利呢!”拓跋澄说:“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到了如今还要实施虎变!”孝文帝立刻发怒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任城王想要阻止大家吗!”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国家,但我是国家的臣属,怎么可以明知危险却不说出来呢!”孝文帝过了很长时间才缓和了气色,说:“每个人都应该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又有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到宫中,召见拓跋澄,劈头就说:“刚才关于《革》卦的事,如今要进一步同你讨论一下。在明堂上,我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担心大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破坏我的大计,因此我才声色俱厉,用来吓唬那些文武官员而已。想来你会明白朕的用意。”于是让左右侍从退下,对拓跋澄说:“我今天想要做的事情,的确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创立起来,后来又迁都平城;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适宜进行文治教化。如今,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的确是一条难走的路,朕只是打算利用大军南下征讨的声势,把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您想要把京都迁到中原,用来扩大疆土,征服天下,这一想法也正是过去周王朝与汉王朝兴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过去的生活方式,到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应该怎么办呢?”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原本就不是平凡的人才能做到的。陛下的决定,是出自您的圣明之心,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孝文帝高兴地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啊!”

六月丙戌日,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建桥,想要让南下的大军从桥上渡过黄河。秘书监卢渊上书,认为:“昔日太平时代的君主,从来没有过亲自统御六军作战,在双方的交战阵地上决一胜负的;还不是因为获胜了并不足以显示勇敢,而失败了却会有损自己的威望吗!过去曹操统领一万名疲惫不堪的士兵打败了袁绍,谢玄统领三千名步兵,摧毁了苻坚的大军,战胜与失败的变化,决定于转眼之间,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孝文帝下诏回答说:“太平时代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有的是因为天下已经统一,不存在敌人;有的是因为胆小卑怯,苟且偷安。如今说是天下已经统一、安定,实际上并不如此,同胆小卑劣的人相比,则更加可耻。如果太平时期的君主一定不应该亲自统率军队作战,那么,古代的君王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又有什么用处呢?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倚仗名正言顺,苻坚之所以失败了,其根源在于他失德无道;哪里是人数少的就一定能打败人数多的,力量弱的就一定能战胜力量强的啊!”丁未日,孝文帝讲论武事,命令尚书李冲主管选拔将官。

建康僧侣法智与徐州平民周盘龙等人发动叛乱,乘夜攻打徐州城,进入城中;徐州刺史王玄邈率军前去征讨,将法智和周盘龙诛杀。

秋季七月癸丑日,孝文帝立皇子拓跋恂为太子。

戊子日,北魏实行警戒管制,发布紧急文告,并将文告传布各地,声称南伐。齐武帝立刻下诏,征发扬州、徐州男子入伍,同时在各地广泛征兵买马,用来防备北魏大军的进犯。

中书郎王融自恃才能和门第,想要在三十岁之内就当上公辅。他有一次在宫中值夜,手抚桌子,叹息地说:“竟然孤寂到如此情景,会被邓禹所耻笑啊!”有一次,他走到朱雀桥,恰逢有大船从桥下经过,浮桥吊起,行人车马喧闹拥挤,不能前进,于是王融用手捶打车厢,叹息地说:“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如何能称得上是大丈夫!”竟陵王萧子良爱王融的文才,对他特别亲热厚待。

王融发现武帝有北伐的志向,于是数次上书,鼓动劝说,并因此拼命学习骑马射箭。等到北魏大军即将前来进犯时,萧子良就在东府开始招募士兵,任命王融担任宁朔将军,让他主持这件事。王融全心全意地招兵买马,募集了几百名长江以西古楚国地区的武人,他们人人都很有才能,能够担当重任。

正赶上武帝身体不适,他下令萧子良全副武装地去延昌殿,服侍他吃药。萧子良便将萧衍、范云等人都任命为帐内军主。戊辰日,派江州刺史陈显达驻守樊城。武帝担心他的病情会导致朝廷内外的担忧恐惧,于是强忍着征集皇家乐队进宫演奏正统雅乐。萧子良日夜守护在禁宫,皇太孙萧昭业每隔一天就要进来问安、侍奉。

戊寅日,武帝病情加剧,突然气闷晕倒;这时皇太孙萧昭业还没有到来,宫内宫外人人惊恐不安,文武百官也都换上了丧服。王融想要假传圣旨,让萧子良即位,诏书草稿已经写好。萧衍对范云说:“民间已经议论纷纷,都说宫内即将发生变故。王融的才能并不足以管理国家,他眼看就要出事了。”范云说:“忧国忧民的人,也只有王融一人了。”萧衍说:“替国家考虑,是想要成为周公、召公呢,还是想成为齐桓公的竖刁呢?”范云不敢回答。等到萧昭业入宫,王融已经全副武装,身穿红色战服,站在中书省厅前的要道,阻拦东宫卫队,不让他们进入。不久,武帝清醒过来,询问皇太孙萧昭业在哪里,并召东宫卫队全部入宫,武帝将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过了一会儿,武帝就病故了,王融命令萧子良的军队接管宫城各门。萧鸾得知消息后,立刻上马飞驰到云龙门,但被守卫在那里的卫士阻挡,不能进入,萧鸾说:“皇上有诏令让我晋见!”接着推开卫士,径直闯了进去,立刻拥戴皇太孙萧昭业登基即位,命令左右侍从搀扶着萧子良出了金銮殿;萧鸾指挥并部署警卫戒备,声音洪亮如钟,殿内所有的官员侍从无不听从他的命令。王融知道自己的计划不能实现了,也就只好脱下战服,回到中书省,叹息地说:“萧子良耽误了我啊!”从此以后,郁林王萧昭业对王融深怀怨恨。

武帝遗诏说:“皇太孙的品德日益高尚,国家也就能够有所寄托了。萧子良要尽量辅佐皇太孙,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的大计,朝廷内外的各种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同萧鸾商量,共同提出意见!尚书省的事务是国家的根本,将它全部委托给右仆射王晏、吏部尚书徐孝嗣处理;军务方面的大计,托付给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瓌、薛渊等人。”

武帝在世的时候,对国家政治事务非常用心,总揽全局,严明果决,郡守县令能够长久任职,地方长官违反法令,就封缄钢刀,派人执行诛杀。所以在南齐永明时代,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盗贼不敢横行。然而武帝非常喜好游乐饮宴,虽然他总是说痛恨奢侈糜烂的生活,但他自己也并不能够避免。

郁林王萧昭业尚未登基即位时,大家都猜疑可能要册立萧子良,一时之间,谣言纷纷流传,武陵王萧晔曾经当众大声说:“如果选择辈分高的即位,就应该是我;倘若选择嫡系即位,那就应该是皇太孙。”萧昭业因此对萧晔倍加信赖。直将军周奉叔与曹道刚二人素来就是萧昭业的心腹,于是命令二人主管殿中值班宿卫;过了几天,又任命曹道刚为黄门郎。

起初,西昌侯萧鸾深受高帝的宠爱,萧鸾生性勤俭朴素,他的车驾、服饰以及仪仗随从,都同平常人家相同,他担任官职都能胜任,号称严厉能干,武帝因此也非常重视他。武帝留下遗诏,让竟陵王萧子良辅佐政务,萧鸾总领尚书事。萧子良素来仁义宽厚,不喜欢处理各种事务,于是就特别举荐萧鸾,所以遗诏上说,“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同萧鸾一起商量决定”,这是萧子良的主张。

萧昭业从小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袁氏对他非常慈爱关怀。等到王融阴谋立萧子良失败之后,萧昭业就深为忌恨萧子良。武帝的遗体移到太极殿时,萧子良住在中书省,萧昭业便派遣虎贲中郎将潘敞率领二百名士兵驻守在太极殿西侧,以备不测。等到武帝的遗体装入棺木,各位亲王都走出宫中之后,萧子良请求允许他留在这里,等到下葬那天再离开,没有被允许。

壬午日,萧昭业声称奉武帝的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担任卫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同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担任尚书令;任命太孙詹事沈文季担任护军。癸未日,又任命竟陵王萧子良担任太傅;下令免除三种捐税,并全部免除老百姓过去所欠的捐税,减省皇室各府、署占有而不使用的水池、田庄、宅第、冶炼铸造场所,减少关卡税收。在这之前,虽然也曾下达过免除赋税的诏令,但只是一纸空文,大多没有真正施行,还像过去一样严加征收。如今,西昌侯萧鸾当权执政,并施恩德和信用,所以老百姓都非常心悦。

北魏山阳景桓公尉元去世。

孝文帝派遣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手持皇帝的符节去安抚六镇,并征调六镇的突击骑兵。丁亥日,孝文帝叩别永固陵;己丑日,孝文帝亲自统率三十多万步兵、骑兵,从平城出发,大举南伐;命令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并加授使持节。拓跋羽说:“最好由太尉全权负责,臣可以做他的副手。”孝文帝说:“年长的人有经验,能够深谋远虑,年轻的人有气魄,遇事果决,你就不要推辞了。”任命河南王拓跋幹担任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三人都充当拓跋幹的副手,带领各路人马共计七万人,从子午谷南下。薛胤是薛辩的曾孙。

郁林王萧昭业为人聪明,反应敏捷,容貌清秀,举止文雅,擅长应对,不管是悲伤还是欢乐,都要比常人强烈;武帝因此非常宠爱他。但是,他擅长伪装矫饰,外表善良,暗地里却阴狠卑鄙,与身边的一些奸恶小人混在一起,衣食不分,同榻而眠。

萧昭业最初担任南郡王时,随从叔父竟陵王萧子良住在西州,文惠太子萧长懋常常管束他的生活起居,限制他的花销费用。他就暗中向富有人家索取钱财,无人敢不给他。他还另外制造了一把钥匙,趁夜私自打开西州州府的后门,同左右侍从到各个军营里荒淫欢宴。他的老师史仁祖与侍书胡天翼商量说:“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报告给皇上或皇太子,事情就不容易解决了;倘若在军营中被别人打了,或者被狗咬伤了,岂止我们自身获罪,我们全家都会受到牵扯。我们俩都已经七十岁了,哪里还吝惜自己的余生!”于是,几天之内,史仁祖与胡天翼相继自尽,但武帝与太子却不知道他们自杀的真正原因。萧昭业对他宠信的左右侍从,都事先封爵任官,写在黄纸上,命他们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答应在他登基即位后,就依此执行。

萧昭业在太子生病侍奉期间以及后来守丧期间,神色忧愁,悲泣哀号,甚至毁伤了身体,看到他的人都被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然而一回到自己家里,他就立刻笑逐颜开,大肆吃喝起来。他常常命令女巫杨氏替他向上天祈祷,祈祷祖父与父亲尽快死去。太子去世,萧昭业认为这是有赖于杨氏巫祝的力量,于是更加敬重信任杨氏。他被封为皇太孙以后,遇到武帝有病,又命令杨氏向上天祷求。当时他的正室何婧英仍然留在西州,武帝的病逐渐严重,太孙给何婧英写信,就在信纸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喜字,并在大喜字的四周环绕着写了三十六个小喜字。

侍奉武帝的疾病时,他每说一句话,就忍不住流下眼泪。武帝因此认为他一定能够承担起国家重任,就对他说:“我死以后,五年之内,国家大事先全部委托给宰相,你不要过问;五年之后,你再亲自执政,不要再交给别人。如果你亲自执政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武帝在临死之前拉着他的手说:“如果怀念你祖父,就应该好好干!”说完就去世了。武帝的遗体刚刚放入棺木内,还没有安葬,萧昭业就将武帝的歌舞伎全都叫来,命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演奏各种音乐。

萧昭业即位十几天之后,就逮捕了王融,交付廷尉审判,命令中丞孔稚珪指控王融阴险、浮躁、轻率、狡诈,招降纳叛没有成功,又任意诽谤攻击朝廷。王融向竟陵王萧子良求援,萧子良既忧又怕,不敢救援,萧昭业命令王融在狱中自尽,这年王融二十七岁。

当初,王融想要结识东海人徐勉,总是托人请徐勉来建康见面。徐勉对别人说:“王融虽然名望很高,但是为人轻浮狂躁,很难同他坦诚相见。”不久,王融大祸临头,而徐勉也因此出名了。太学生会稽人魏准因为很有才能,深得王融的赏识;当时,王融想要拥戴萧子良登基即位,魏准鼓动王融做成这件事。太学生虞羲与丘国宾二人私下议论说:“竟陵王萧子良没有什么才能,王融又缺乏决断能力,他们的失败就在眼前。”王融被杀后,萧昭业又把魏准召到舍人监诘问,魏准竟然因为极度恐惧而吓死了,他整个身子都是青色的,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的胆被吓破了。

壬寅日,孝文帝抵达肆州,看到路上老百姓有腿瘸的,有眼瞎的,就立刻让马车停下,安抚慰问这些人,又命令当地官府提供给他们终身的衣食。

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逮捕了三名偷盗的士兵,将他们捆绑起来,到各个军营中游行示众,然后就要将他们斩杀。孝文帝巡视军营途经这里,下令将他们赦免,拓跋休认为不可行,说:“陛下亲自统率六军,即将远征江南,而如今我们刚刚走到这里,这些奸诈小人就开始盗窃,不将他们斩首,我们怎能禁止人们做坏事!”孝文帝说:“的确像你所说的那样。然而,君王的本体,经常会有意外的恩泽。这三人犯了这样的罪行,按理应当处死,但是命运让他们遇到了朕,虽然他们违反了军事法令,也可以特赦他们。”接着,又对司徒冯诞说:“大司马拓跋休执法严明,你们以后不可不谨慎做事。”军队的纪律也因此森严起来。

臣司马光认为:人主和国家的关系,就犹如同一个躯体,看远处就如同看近处,在边境就如同是在朝廷里。推举贤能之才,担任各种官职,修明政治,从而使百姓获益,那么在自己疆域之内的百姓就都各得其所了。因此,过去的君王总是用丝绵堵塞耳朵,用帽穗遮挡眼睛,目的就是想不让自己的耳朵只听近处的声音,只看眼前的东西,而是把自己的听力与视力推及到遥远的四面八方。那些残疾有病的人应该得到抚养,但是更应该命令有关部门将这种恩泽普及到国境内所有残疾有病的人身上。现今,只施舍给在路上遇到的几个人,那么,就有太多的人被遗漏了。施行这种仁爱难道不是过于轻微了啊!更何况,赦免犯罪之人,却阻挠了有关部门执行法令,这更是君王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惜啊!孝文帝是北魏的贤明君主,却还是有这些不足!

戊申日,孝文帝到达并州。并州刺史王袭在当地享有声誉和成绩,境内平安宁静,孝文帝非常赞许他。王袭下令全州百姓在道路两旁多立石碑,虚假地称赞王袭的德政;孝文帝听说后,就查问王袭,但王袭回答时却不讲实话。孝文帝非常愤怒,将王袭的称号降了两级。

九月壬子日,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勃海人高聪等人前来访问。

丁巳日,孝文帝下诏,规定皇帝乘车所途径的地方,如果给百姓秋季庄稼带来了损失,对每亩被毁坏的田地要补偿五斛稻谷。

辛酉日,南齐追尊文惠太子为文皇帝,庙号世宗。

武帝的棺木要在东府前的秦淮河上船,萧昭业在皇城端门恭奉告别,丧车还没有走出端门,就马上声称自己生病,回宫去了。他一踏进宫内,就在殿内演奏起胡人的音乐,皮鼓、铜铃的声音响彻皇宫内外。丙寅日,在景安陵将武帝的棺木安葬,庙号世祖。

戊辰日,孝文帝渡过黄河;庚午日,抵达洛阳;壬申日,又前往过去的太学观看《石经》。

乙亥日,邓至王像舒彭派遣他的儿子像旧去北魏朝廷晋见,请求准许他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像旧,孝文帝同意了。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径直到达洛阳,天连着下雨,没有停过。丙子日,诏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前进。丁丑日,孝文帝穿上战服,手持马鞭,骑马出发。文武官员立刻拦住马头,不停地叩拜。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确定,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南进,你们还想要说什么呢?”尚书李冲等人说:“我们如今的行动,全国上下没有人愿意,只有陛下一人想去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独行,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有一心为国、效忠皇上的志向,苦于无法表达,只好冒死向陛下请求!”孝文帝大怒,说:“我如今正要征讨外邦,希望统一天下,治理国家,而你们这些文弱书生却数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杀人用的斧钺自有使用它们的地方,你们不要再多说什么!”说完就策马要走。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来好言相劝,流泪不止。孝文帝又告诉大家说:“这一次,我们出动了大规模的军队,如果没能取得什么成就,将来拿什么给后人看!朕世代居住在幽朔,打算向南迁到中原;如果我们不再向南征伐,就应当把京都迁到这里,你们认为这样做如何?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不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右边。”南安王拓跋桢上前一步对孝文帝说:“‘成就大事业的人,并不向众人征求意见。’如今,陛下如果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将京都迁到洛邑,这正是我们的愿望,是老百姓的幸运。”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当时的鲜卑人虽然不愿意向南迁徙,但是又害怕再向南征伐,因而无人敢说些什么;北魏的迁都大计,于是确定了下来。

李冲向孝文帝上言说:“陛下即将迁都洛阳,然而皇家祖庙、皇宫、府宅都需要重新筑造,我们不能只骑在马上走来走去,等待它们建成。希望陛下暂且回到代都,待到文武百官将所有事情都做好之后,陛下再备齐仪仗,伴随祥和的銮铃声莅临新的京都。”孝文帝说:“朕正好要到各个州郡巡视,如今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先去邺城,暂作停留,明年一开春就回去,而不应该先回北方。”于是,派任城王拓跋澄先回平城,向留守在那里的官员们宣布迁都的消息,对任城王说:“如今才是《革》卦中真正的‘革’。你一定要努力把事情办好啊!”

由于文武官员的意见并不一致,孝文帝就对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说:“你是怎么想的呢?”于烈回答说:“陛下圣明的谋略,是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这不是愚昧、肤浅的人能够预料得到的。但倘若推测大家的心意,愿意迁都的人与依恋故土的人,恰好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没有公开说自己反对,那就是表示赞同了,我深深感到你不说话的益处。”于是派于烈返回平城镇守,说:“留守在朝廷的全部事情,就都托付给你了。”于烈是于栗 齐纪四 翻译 的孙子。

在这之前,北地平民支酉聚众数千人,在长安城城北石山起兵叛乱,派遣使者向南齐梁州刺史阴智伯禀报。秦州平民王广也聚众响应支酉,攻打并俘获了北魏秦州刺史刘藻,泰州、雍州之间七州的百姓受到震动,都起来响应,人数多达十万,他们各自据守城堡,等待南齐的救援。北魏河南王拓跋干领兵袭击,结果大败;支酉率领军队乘胜进军,抵达咸阳北边的浊谷,司空穆亮又与支酉交战,结果也战败了;南齐梁州刺史阴智伯派遣军中大将席德仁等人率领几千名将士前来接应支酉、王广。支酉等人又率领军队向长安进军,北魏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人奋起还击,将支酉打得大败,投降的有几万人。卢渊只杀了几个首要分子,其他人全部不加追究,并抓住了支酉、王广,将二人一并斩首。

冬季十月戊寅朔日,孝文帝前往金墉城,召回穆亮,命令他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共同负责修筑新都洛阳。己卯日,前往河南城;乙酉,前往豫州;癸巳,住在石济。乙未日,北魏下令在境内解除戒严,在滑台城东边修筑祭台,向随行的祖宗牌位禀告迁都计划。实行大赦。修建滑台宫。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众人听说要迁都,都感到非常震惊。拓跋澄便引经据典,慢慢地加以开导,让大家知晓这样做的好处,最后,大家都接受了。拓跋澄回到滑台向孝文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孝文帝大喜,说:“没有你,朕的这件事就办不成了。”

壬寅日,萧昭业尊奉皇太孙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册立正室何婧英为皇后。

癸卯日,孝文帝前往邺城。王肃在邺城晋见孝文帝,向他陈述征讨南齐的计策。孝文帝同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座位向前移动,以便听得更加详细一些,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很长时间。从那以后,孝文帝对王肃的器重和待遇日渐加深,降恩隆厚,无论是亲信故旧,还是朝中重臣,都不能离间他们的关系。孝文帝有时屏退左右侍从,单独与王肃交谈,谈到半夜,仍不停歇,他觉得与王肃相见恨晚。不久之后,就委任王肃担任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这时,孝文帝正打算推广使用礼仪和雅乐,让鲜卑人改变传统的风俗习惯,而向汉人学习,所以,只要是展示帝王威严仪容的各种制度,大多由王肃来确定。

乙巳日,孝文帝派安定王拓跋休率领侍从官员前往平城迎接眷属。

辛亥日,萧昭业封皇弟萧昭文为新安王,萧昭秀为临海王,萧昭粲为永嘉王。

孝文帝在邺城城西修建皇宫,十一月癸亥日,搬入新皇宫。

御史中丞江淹弹劾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二人,控告他们贪污钱财巨万,应该按律治罪。当初,刘悛在被罢免广、司二州刺史时,变卖了全部家产,回来全部上交给武帝,因此他家中没有一点积蓄。在益州时,刘悛曾经制作黄金浴盆,其他物品也要与此相称。郁林王即位后,刘悛进献的东西减少了。萧昭业非常愤怒,于是逮捕刘悛,交付廷尉判罪,打算将他斩首。幸亏西昌侯萧鸾说情相救,才得以幸免,但仍然决定将他终身禁锢,不许做官。刘悛是刘勔的儿子。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